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二梅书屋(福州日报小记者探访严复故居)
严复,福州,插屏二梅书屋(福州日报小记者探访严复故居)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涓ュ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涓ュ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梅尔书店(福州日报记者探访严复故居)
小记者认真地听黄老师讲严复的故事。
福州日报记者李淑娟谢伟
一片三坊七巷的福州,半个中国近代史。15日,福州日报小记者继续开展福州古民居调研活动。他们跟随金牌导游黄玉林,在大和青石路的小巷里,“会见”了许多现代历史文化名人,寻找他们的文化宝藏。
在郎官巷遇见严复
早上八点半,巷子里挤满了游客。带着40多个小记者,黄先生避开了南后街熙熙攘攘的人群,拐进了某个僻静的朗关巷。他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占地600多平方米的标准清式院落,3354严复故居。
严复,原名光宗,福建后关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和教育家黄老师介绍,说到严复,就不得不提他翻译的《天演论》,以及他翻译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时代必须前进,后来者优于现在》等理论。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基础,在当时影响很大。严复出生在福州南台杨琪村的一个中医家庭。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他开始了艰辛的求学之路。当时船政学校开始招收第一届学员,考试题目是《大孝终生慕父母》。他的文章很真诚,感动了亲戚刚去世的沈葆桢,所以得了第一名。”黄老师说,小记者也要好好学习,以后才能有所作为。
看着展厅里严复的书信、书法作品和《天演论》份手稿,了解到严复从求学马江到加入船政、执教北洋、执掌四校的经历,小记者们被严复非凡的洞察力和胆识所折服。
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后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黄老师说严复主张多办学校“开民智”。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都可以算是严复的创举。“北大是很多人向往的最高学府,严复是首都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首任校长。如果严复没有写《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直接呈上当局,呼吁社会支持北大办学,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北大。”
黄老师解释说,严复是第一个“看世界”的中国人,因为他既研究中国,也研究西方。他把西学翻译介绍给中国人,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拥有一颗纯粹的“中国心”。他用自然进化论的火种给了中国人新生。
最优雅的古代书店
“梅尔书店占地2437平方米,建于明末。这里是清代凤池书院山长林的故居。这家书店太大了,一栋房子横跨两条小巷。我们一般从朗关巷进,从塔巷出。”听到黄老师的介绍,小记者们叹了口气,走进去一探究竟。
“你注意到大厅中间的插屏门了吗?从插屏门上的油漆颜色就能看出古代。例如,梅尔书店的大厅有一个朱红色的屏风,这表明这是清朝的建筑风格。水榭戏台的插屏门是黑色的,因为明朝朱姓皇帝禁止民间使用朱砂,所以明朝建筑用的插屏门多为黑色。”在黄老师的讲解下,小记者们也了解到了墙壁、门上、横梁上的绘画和雕刻的吉祥寓意:柿子象征万事如意,佛手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多福.这些五彩缤纷的雕刻和木刻都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后大家走进整栋房子的中央部分,也就是梅尔书店——号的位置。“你看,冬暖夏凉,跟我们的空调房不相上下。”在炎热的天气里,小记者们听说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山洞
“我来过很多次,但从来没有深入过巷子,也不知道巷子之间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记者们一边走一边感叹,“方巷这些古宅里的神奇宝贝真多”。他们发誓要继承和保护古宅文化,让这些古宅像珍宝一样闪闪发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红茶菌(红茶菌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