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得了抑郁症能活多久(抑郁症老了以后会怎么样)
抑郁症,老年,患者得了抑郁症能活多久(抑郁症老了以后会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老年抑郁症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老年抑郁症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抑郁症遗传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抑郁症遗传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当家里的老人开始喃喃自语,反复强调自己年轻时受的伤,不断怀疑有人想陷害自己,时不时收拾行李离家出走。当你遇到老年人的这些行为,你会觉得他只是“老糊涂”吗?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爷爷奶奶是不是得了抑郁症?而他们的变态表现不过是日复一日的“困兽之斗”…
图1:老年抑郁症患者(来源:弓形虫idea)
虽然我们经常能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看到关于年轻人抑郁症的报道,但实际上,老年人的抑郁症患病率更高。所以我们也可以在很多社交平台上看到,每一个博主对自己家人病情的提问,对治疗方法的探讨,也是有说不出的痛苦。然而,老年抑郁症患者日常发病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主要症状是意识、行为和情绪的变化。
老年抑郁症不易察觉,漏诊率高
老年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2014年,一项荟萃分析报告称,中国23.6%的老年人有抑郁症状[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导致残疾的前10种疾病中有5种是精神障碍,抑郁症排在第一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2]。
同时,国内外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难以鉴别。由于受经济文化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对抑郁症知之甚少。他们往往会先看非专科医生,而非专科医生又往往会因为缺乏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而导致误诊或漏诊。因此,老年抑郁症知晓率低是就诊率低、漏诊误诊率高的重要原因。
图1:我国老年抑郁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衰老、合并慢性病是老年抑郁症的常见诱因
其实,抑郁症与衰老、各类慢性病呈现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的许多研究发现,抑郁症可以加速端粒长度的缩短、大脑老化和表观遗传表型的老化[3]。同时,抑郁症会增加肥胖、虚弱、糖尿病、认知障碍和死亡率的风险[4]。
大量文献将抑郁症与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疾病联系起来,有学者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卒中风险比非抑郁症患者高45% (45% (95% CI: 1.29-1.63),卒中相关死亡率为25%(95% CI 3360 1.111.40)[5]。同时,许多内科疾病患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确诊后往往伴有抑郁症[6]。
图2:抑郁症、衰老和各种慢性疾病显示出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7]
综上所述,这些观察表明,抑郁症易患多种内科疾病,但内科疾病也会增加老年抑郁症的风险。同时,抑郁、衰老与疾病的关系也为研究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开发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治疗靶点。基于此,许多学者提出了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假说,如“抑郁症-执行功能障碍综合征假说”、“血管性抑郁症假说”、“炎症假说”等。
抗抑郁药针对老年抑郁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用药方案仍需谨慎
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由于文化差异,在中国老年人中诊断抑郁症特别困难。同时,即使确诊了疾病,也很难进行心理干预。因此,老年抑郁症患者需要谨慎选择用药。但很多研究证实,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比安慰剂更有效,利大于弊。
在一项51项随机临床试验的大规模荟萃分析中,2628例55岁及以上患者中有1262例接受了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效率为48%;95% CI,46.1%-49.9%),与相对年轻的患者(平均年龄42.6岁)相比,其缓解率非常接近(缓解率53.8%和50.1%,95% CI 3360 31.6%-70.4%) [8]。
此外,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回顾了15项关于抗抑郁药维持治疗的研究,发现抗抑郁药对老年患者抑郁症复发的预防作用与年轻患者(平均年龄44岁)相当。抑郁症复发率为18.4%(95%CI,13.2%-23.7%),而停药后复发率为36.5%。
2%(95%CI, 30.2%-42.1%)。但关于老年抑郁患者维持治疗的时长,目前争议尚存。同时,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特别注意抗抑郁药物使用的优先顺序,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优先级低于SSRI及SNRI。从药物间相互作用和安全性来看,首选西酞普兰或舍曲林。临床中用量方面应以较低剂量起始[7]。而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人使用的抗抑郁药应根据药物的疗效、药物的不良反应来选择,更要药物的安全性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主要由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群因合并较多躯体疾病(例如老年人中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综合征等退行性疾病高发),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此需要选择安全性高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躯体治疗与社会心理干预治疗,仍是抗抑郁治疗的重要手段
电休克疗法 (ECT) 是治疗老年重性抑郁症最有效的方法,缓解率为 60-80%[9]。E对于抑郁症状特别严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严重营养不良或拒药导致原有疾病恶化的患者,ECT也应加以考虑。
另外,心理治疗是老年抑郁症治疗的关键部分,对药物治疗剂量的不耐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会降低抗抑郁药的有效性,心理治疗可以很好的弥补药物治疗疗效不足的部分。另一方面,心理疗法适用于轻中度老年抑郁患者,以及那些偏好非药物治疗的患者。一项荟萃粉线,对各种老年抑郁综合征的心理治疗研究进行汇报分析表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具有相似的疗效[10]。
总体而言,老年抑郁症患者,对抗抑郁药的反应不如年轻患者,但许多新疗法由于基本原理及临床使用经验的缺乏,尚未在临床上广泛传播。
图3: 老年抑郁症治疗方式汇总[7]
写在最后
抑郁症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个家庭仿佛在小心翼翼把深陷抑郁症沼泽的亲人拽住,只能希望他们不要陷得太深。而老年抑郁症是一场格外复杂的“战斗”, 由于老年期的一些生理心理特点,如身体机能衰退、躯体疾病多、常合并其他药物使用等,这场战争往往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就发生了,除了正视,我们只能以包容与理解从旁协助,不让任何的痛苦再成为伤害抑郁症亲人、患者伴侣和整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参考资料:
1. Li, D.,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Arch Gerontol Geriatr, 2014. 58(1): p. 1-9.
2. Li, C.H., et al., Effects of intrahippocampal L-NAME treatment on the behavioral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dentate gyrus. Neurosci Lett, 2012. 528(2): p. 201-4.
3. Penninx, B.W.J.H., 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on their linking mechanisms.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7. 74: p. 277-286.
4. Buigues, C.,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frailty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ging and Mental Health, 2015. 19(9): p. 762-772.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