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thx什么意思(网络上THX是什么意思)
游戏,星际争霸,玩家thx什么意思(网络上THX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智商杯”是由《星际争霸2》项目的一群退役老玩家组织的水友谊比赛。在智商杯上,老玩家往往退出游戏太快,在处于劣势时忘了打“GG”。这时候弹幕就会开始开心的刷屏:“质量差。”
虽然输的一方先打“GG”然后退出游戏是星际争霸玩家的老传统。但是,没有观众会真的去批评这些偶尔忘记玩“GG”的老玩家。是他们撑起了在中国还没有壮大到如此地步的“明星”群体。
是的,不仅仅是《星》,所有的即时战略游戏都没有以前那么受欢迎了,虽然它们仍然有很多粉丝。雪上加霜的是,10月16日,《星际争霸2》官方宣布不再制作新的额外付费内容,只会在必要时进行“季节更新”和“平衡调整”。这对于“明星”玩家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意味着正式上线10年后,《星际争霸2》可能已经打到“GG”了。
�星际争霸2》不同种族的3个主角
在星际争霸系列短短的20年里,“GG”逐渐成为多人竞技电子游戏中的通用符号。不管是否合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并且接受它是多人竞技游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流传和变化的过程中,“GG”被赋予了许多不同的内涵。有时候GG是智商杯上关于智商的玩笑,有时候是由衷的敬佩,或者其他时候GG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嘲讽甚至谩骂。
对于这个像呼吸一样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符号,我们能了解更多吗?
起源:约定俗成
“GG”一般被认为是“好游戏”的简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局域网多人游戏”中,尤其是在很多桌游中。当时是互联网时代初期,用“好游戏”来表示对游戏对手的赞赏,但并没有明确与胜负挂钩。
在当时,在1v1网游游戏结束时与战败的对手打“GG”被认为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就像剑道比赛前后,双方蹲下身子互相鞠躬一样,“GG”成了一种游戏礼仪。
�红色警戒2》是LAN游戏时期的代表游戏之一。
但即使在这个时期,关于“GG”的争议也已经出现。目前网上能查到的最早围绕“打GG”行为的争议,来自于1999年的一个网络棋牌论坛“网络棋社”。在那里,许多论坛成员表达了对对手在获胜时玩“好游戏”或“GG”的行为的不满。
在他们看来,也许对手真的是在鼓励和欣赏被打败的自己,但站在失败者的角度,这无异于羞辱。当时论坛的一个评论比较犀利:“有些人会因为对手获胜时的良好风度而更加愤怒,我承认我就是其中之一。这看似不可理喻,但就像很多棋手在棋局中输了一样,我最不想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好棋’。我玩了一场糟糕的游戏,我错误地送走了我的皇后,而你对我说‘玩得好’。嗯,谢谢你让我知道这个游戏对你来说是一个多么好的游戏。”
如今的电子象棋也升级了。
正如之前论坛评论中强调的,“打GG”作为礼仪和羞辱之间的界限相当模糊。在早期的网络游戏中,胜利者的“GG”会被失败者视为讽刺,而如果胜利者的“GGEZ”在文字形式上类似,则是对对手赤裸裸的嘲讽。时至今日,这两种不同的用法仍然广泛存在于网络游戏玩家的游戏中,并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失败者的“GG”是承认对手的实力,胜利者的“GG”是嘲讽对手。
但是“GG”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星际争霸》和职业电竞的出现,让“GG”从简单的礼仪变成了正式的规则。
形式化:江湖规矩
strong>1997年,为了配合《暗黑破坏神》的发售,让广域网的玩家能够进入局域网的游戏当中,暴雪架设了专门的游戏对战平台“战网”。1998年,暴雪划时代的即时战略游戏《星际争霸》发售。多人对战当然是即时战略游戏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而战网为“星际”玩家们提供了直接接入互联网进行对战的渠道。除此之外,升级后的战网提供了一个能够统计玩家数据、随机匹配水平接近玩家的天梯系统。
成千上万的玩家一夜之间从局域网一城一乡一校式的地域限制中解放了出来,在天梯系统中与通过互联网随机匹配到的陌生对手对战。他们将LAN(Local-area Network)游戏时代形成的游戏礼仪也带到了《星际争霸》当中,并逐渐形成定式:开局时双方常常以“gl hf”(Good luck, have fun)或“gg,gl”(Good game, good luck)互相致意,游戏胜负已分时则由败方打出“gg”(Good Game)或“ggwp”(Good game, well play)表示认输。
《星际争霸》一跃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打GG”只是一个礼节性的表态,并不直接意味着游戏失败。在《星际争霸》中,只有一方自行退出游戏或被摧毁所有建筑物后才会被系统判负。因此,在败方打出“GG”认输后,还需要退出游戏比赛才算结束。
这就导致了“诈降”现象的出现。有的玩家会在败局已定时打出“GG”认输,但不退出游戏。如果对手因此而放松精神,或是离开电脑前倒个水,就会被还未退出游戏的对手抓住机会反击,反而输掉对局。早年的“星际”玩家论坛中几乎每天都有对“诈降”对手的吐槽。不过,“诈降”的存在和成为现象,正说明了以“打GG等于认输”为代表的一系列“江湖规矩”在日常对局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遵守。
同样地,“诈降”的存在也说明这套“江湖规矩”实际上并不存在强制力,只是玩家们之间形成的一种默契,一种习俗。违背它的玩家只会受到道义上的指责,而不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正式化:赛场规则
《星际争霸》发售首年即取得了150万左右的销量,并且仍在增长。与此同时,通过天梯系统的选拔,一些实力超群的高分玩家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足够的玩家基数、顶尖玩家和普通玩家在技术水准上的巨大差异,以及《星际争霸》本身竞技性和观赏性兼具的特点,催生出一个全新的事物——职业联赛。
在《星际争霸》的前两个年头,围绕着它的各大赛事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99年,申周荣成为有记载的第一位韩国“星际”职业选手,获得1998年暴雪第三赛季16强和1999年第二届BN大赛冠军。而那个年代的主角,加拿大人纪尧姆·帕特里以“Grrr”这一ID征战韩国,在1999年的I2E2大赛中击败对手October夺冠。
在韩国《英雄联盟》职业联赛中带领SKT夺得3届全球总决赛冠军的kkOma教练也曾是《星际争霸》项目的职业选手
1999年9月25日,Progamer Korea Open预选赛开幕,世界上第一个电子竞技职业联赛诞生了。1999年12月,韩国职业游戏协会(Korea ProGame Association)成立,成为负责韩国《星际争霸》职业联赛的官方组织。伴随着职业比赛的发展,“打GG”这一原本在玩家之间被遵守的游戏礼仪,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赛场礼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