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部分容积效应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影像的部分容积效应
线圈,序列,图像部分容积效应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影像的部分容积效应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7——
颅内3D MRA扫描,线圈通道数选择过多导致的并行采集伪影。
改善措施:
适当加大FOV,通常应将Phase FOV设置为1(100%),特别是体型较大的受检者时应特别注意。
适当减小加速因子。
规范校准扫描(如预扫描中心位置的放置;扫描序列与校准序列的时相是否一致等)。
合理地摆放线圈位置(如下上两片应对齐)。
合理选择线圈单元。
——28——
并行采集伪影,相位编码为左右。
——29——
很典型的卷积伪影。
——30——
相位编码方向设置错误导致图像变形;在DWI序列上常出现的伪影就是图像的变形。为了减小图像变形,颅脑横轴位DWI的相位编码方向应设置为前后方向。
改善DWI图像变形失真措施:
正确设置相位编码方向。
使用特殊的成像技术(如使用并行采集技术,优化K空间填充方式等)。
使用能更好的线圈。
使用填充物填充于欠规则解剖部位。
使用变形更小的序列,如SE序列。
——31——
图△,同一受检者,上两幅图为未使用并行采集技术导致的图像的变形失真。下两幅图为使用并行采集技术后所得图像。
——32——
扫描部位:盆腔,DWI序列;线圈单元损坏引起的伪影。
改善策略:更坏/修复线圈,使用完好的线圈单元扫描。在使用线圈过程中,不要折叠线圈,防止线圈经常弯曲折叠损坏线圈。
——33——
各种原因引起的扫描部位的运动及任何运动因素的干扰,都会导致运动伪影。如呼吸运动,心脏搏动、患者的运动、扫描床的震动等。上图为胆囊蠕动和腹部呼吸运动引起的运动伪影。
——34——
N/2鬼影(奈奎斯特鬼影),产生原因:奇数列和偶数列K空间排列存在的差异或硬件导致的相位编码错误。
改善措施:
减少涡电流。
改善磁场及梯度均匀。
使用高B值成像。
使用FLAIR-EPI序列降低水(如脑脊液)信号。
——35——
涡电流伪影,产生原因:在EPI成像时,快速切换的梯度场产生较大涡电流导致梯度波形的扭曲变形。
改善措施:
使用后处理软件纠正其图像的失真变形。
使用附件梯度调节梯度电流。
使用硬件屏蔽其梯度。
——36——
外周信号(annefact)伪影,常见于脊柱、四肢关节扫描中。所选择的线圈单元与扫描范围不匹配时,FOV外的信号被非线的梯度进行错误的编码至FOV内导致的伪影。可表现为条带状、在图像中心区域出现一个外来的“亮点”信号或图像的变形等。
改善措施:
将扫描部位中心置于线圈的中心。
选择合理的线圈单元。
适当的增加FOV。
更改频率编码方向。
——37——
同上,非线的梯度进行错误的编码导致的外周信号伪影。
——38——
在关节扫描时,使用的FOV过小/未置于线圈中心时会产生外来的条带状“亮线”外周信号伪影,适当的增加FOV/置于线圈中心可有效减轻该伪影。
——39——
同样,不要盲目地增加线圈接收单元的范围,该操作虽然可以获得更大FOV的图像,但会降低图像的信噪比和带来一些额外的伪影。
图a:线圈单元-12;图b:线圈单元-123,血管搏动伪影明显增加。
——40——
磁化率(磁敏感)伪影,常出现在两磁化率相差较大组织的交界面,如空气/组织、空气/骨、肺/肝脏等界面。常表现为MRI图像的压脂不均、图像的失真和几何变形等。
改善措施:
做好检查前准备,去除相应的异物。
人为的减少磁化率伪影(如直肠扫描时排气排便,乳腺扫描时挤出空气等)。
使用特殊的成像技术。
使用能更好的线圈。
使用填充物填充/包裹于欠规则解剖部位。
在磁化率相差较大界面添加局部匀场。
调整扫描FOV中心。
——41——
膝关节扫描时,衣物、护膝材质导致的磁化率伪影。同时,如被检者衣物过紧,人为地造成一些磁敏感界面也会导致该伪影。
——42——
金属植入物导致的磁化率伪影。
——43——
金属异物不在扫描FOV内,导致的伪影。
——44——
金属异物不在扫描FOV内,导致的局部压脂不均。
——45——
金属异物在其扫描FOV内,导致的金属伪影。
——46——
形态不规则的解剖区域,由于组织与空气/组织的磁敏感差异导致的压脂不均匀,属于磁化率伪影的一种。在解剖结构不规则的部位(颈部、乳腺、盆底等)和偏中心的关节扫描中常见(外踝、外髁、髌骨前缘等),常会被误诊为损伤。
改善措施:
使抑制效果更好的抑脂技术。
使用特殊的成像技术。
使用能更好的线圈。
使用填充物填充/包裹于欠规则解剖部位。
——47——
在扫描屈曲状态的膝关节时,如组织与线圈间存在空隙,将会导致明显压脂不均的情况。应在组织与线圈的空隙间使用填充物排挤出空气,可有效的减轻其伪影。
——48——
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对磁场的均匀要求较高,常在其磁化率相差较大的组织间产生明显的磁化率伪影,如上图△左图的肺/肝交界、胃肠道处。在扫描是应在相应的位置添加局部匀场,或应尽量将扫描FOV中心置于其易产生相应伪影的位置。胃肠道积气或腹水较多时,如使用自由稳态进动序列(FIESTA,Balance-FFE,True-FISP)扫描,则会出现严重的磁敏感伪影。此时可以使用单次激发序列扫描。特别是3.0T MRI,腹部冠状位更推荐使用单次激发序列扫描。
——49——
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靠近线圈边缘的磁化率伪影。该序列还应注意:
TE与TR的合理设置。
扫描带宽不宜过窄。
扫描层厚不宜过薄。
——50——
颅底颅骨与空气交界处的磁敏感伪影。
——51——
交叉伪影,MR成像时需要采用射频脉冲激发,由于受梯度场线、射频脉冲的频率特等影响,实际上MR采集时扫描层面附近的质子也会受到激励,这样就会造成层面之间的信号相互影响,即层间干扰或层间污染,常见于层间距较小和交叉定位扫描时。层间干扰通常表现为图像整体信号强度降低。
——52——
在TR较短序列中,扫描顺序设置为顺序扫描时可能会出现同一序列的MR图像一层亮一层暗相间隔的现象。
改善措施:
适当的增加层间距,通常层间距≥20%层厚。
避免交叉定位。
采用间隔采集方式激发层面,如共有18层图像,先激发采集第1、3、5、7…….层,再激发采集第2、4、6、8……层;
采用三维采集技术,通常在三维容积的开始和最后几层也会有层间干扰的现象存在。
——53——
三维容积采集层间干扰??
——54——
放射状定位时产生的交叉伪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