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广通渠 广通渠遗址
运河,永济,洛阳广通渠 广通渠遗址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广通渠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广通渠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贰 成形
隋唐大运河示意图
隋唐大运河,是由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等多条人工运河组成的全国的运河网络,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西达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北接涿郡【今北京市】,南至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总长两千余公里,将钱塘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以及海河流域连为一体,为中国古代南北水路交通大动脉,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全国、系统的运河网络,极大地便利了全国水路交通和运输,促进了全国文化、经济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而此时的政治中心关中盆地,由于连年战乱,水利设施和漕运设施的破坏,土地的过渡开发,以及自然环境的退化,已无法满足粮食的自给自足。在关中饥荒时期,隋文帝杨坚甚至需要带领着大臣们和关中百姓,前去洛阳“就食”,因此修建一条从黄河至大兴城的运粮水道成为隋王朝的当务之急,这便是广通渠修筑的初衷。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决意南下灭陈,为满足军事行动中对兵员、粮草的需求,下令修缮邗沟,最终顺利一统天下,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达三百余年的大分裂局面。
隋炀帝杨广画像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接收的既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帝国,同时也是内忧外患、并未完全融合的国家,主要有:
经济问题隋文帝时期修建了广通渠,但受限于黄河三门峡河段的河心砥柱,其运输量和运输效率很难提升,黄河航运成为关中与中原水道上的瓶颈,帝国首府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一直也未能实现充足地粮食和物资供给,在人口增长和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北方由于持续多年的战争,人口大规模地南迁,长江中下游成为主要接纳地区,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使得长江中下游特别是太湖流域得以大规模开发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全国的农业和经济中心。
如何将富余的江南粮食输送到缺粮的关中成为隋朝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然技术上无法解决黄河水运受限的瓶颈,隋炀帝杨广就绕开它,直接将首府东移,这便是新建东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通济渠段、邗沟段和江南运河段的经济原因。
政治问题隋王朝虽然一统天下,然而三百余年的分裂状况,很难实现快速融合,新收复的江南地区人心不稳,变乱频发,为及时平定叛乱,并加强对南方统治,加快民族融合,需要一条快捷、经济的交通通道,这便是新建东都和开凿大运河通济渠段、邗沟段和江南运河段的政治原因。
军事问题在隋王朝集中精力在国内统一和融合的过程中,北方的突厥和东北的高句丽迅速崛起,并壮大起来,威胁着帝国的西北、东方边境,在国内稳定后,隋王朝的军事重心便从国内转到北方边境,将地处农牧交界带的涿郡【今北京市】打造成为应对北方外患的军事前沿基地,同时将政治中心从前沿的关中地区迁移至腹心的中原区域,可进一步加深战略纵深以及军事协调,这便是新建东都和开凿大运河永济渠段的军事原因。
上述的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和军事原因,显示出隋王朝营建东都和开凿隋唐大运河的合理、必要和前瞻。
隋唐大运河主要渠段分为:
广通渠广通渠示意图
由于年久失修以及多年战乱不断,西汉时期修筑的漕渠已经完全淤废,人们不得不再次使用渭水进行粮食和物资运输,然而渭水多沙,水流宽浅,水道曲折,运输航运十分不便。公元584年,即开皇四年,隋文帝杨坚为缓解关中粮食短缺,任命宇文恺在西汉漕渠的基础上,疏通和修筑一条西自大兴城,东至潼关,汇入黄河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50公里,取名广通渠。
自此,南方和中原的粮食物资可通过黄河、广通渠直接运抵首府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通济渠通济渠示意图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便开始营建东都洛阳,为方便沟通江淮区域,任命宇文恺主持修凿通往江淮地区的通济渠。
宇文恺在充分利用了原有鸿沟、汴水等故道的同时,又开凿了部分新渠,一条西自东都洛阳,徇汴水河道东行,至开封后折向东南,沿着蕲水河道至盱眙,汇入淮河,全长约600公里的人工运河,历时仅半年便竣工通航,将黄河流域、泗水流域和淮河流域连通在一起。
通济渠之所以未复用古时汴水水道:一是直接入淮,航线顺直,缩短了航程和运输时间;二是避免汴水故道自徐州以下泗水河段因丘陵山地、水流湍急而引发的航运风险。
通济渠建成通航后,成为东都洛阳与江淮地区之间粮食和物资运输的主干道,同时在洛阳附近建造了许多大型粮仓如洛口仓、回洛仓等,用来存储和中转水路运输来的粮食和物资。
山阳渎(邗沟)山阳渎(邗沟)示意图
公元587年,即开皇七年,隋文帝因讨伐长江以南陈国的军事需求,对原邗沟河道进行调整,基本沿用东汉时期航道,只是将入淮口由末口改到山阳,故更名山阳渎。
公元605年,即大业元年,隋炀帝发动淮南十余万百姓,对邗沟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大,基本恢复如东汉末年旧道,极大地提高了水道的航运能力,奠定了后世的格局。
江南运河江南运河示意图
公元610年,即大业6年,隋炀帝杨广下令修筑江南运河,在原有古江南运河、百尺渎等运河基础上疏浚、连通而成,同时加深、加宽渠道,使得通航能力大大提升,北起长江南岸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绕太湖东岸,经苏州,南至钱塘江北岸的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全长约400多公里。
永济渠永济渠示意图
公元608年,即大业四年,隋炀帝欲征讨高句丽,为了保证粮食及军事物资的运输通畅,下令修筑永济渠。
永济渠,南自黄河南岸的东都洛阳,北至河北涿郡【今北京】,最大化地利用曹魏时期的白沟、清河故道、平虏渠等原有运河河道,以及自然水道,连通了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总长约800公里,仅历时一年左右便竣工通航。
隋唐大运河总长两千余公里,并不是一条全新的人工运河,而是充分地借鉴前朝已完工的人工运河,最大化地利用自然的河流湖泊,疏浚、疏通和修凿而成,但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全国的水路运输大动脉,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的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
然而,隋炀帝杨广在这些工程实施过程中,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滥用民力,同时对外征战不断,过度消耗国力,恶化了阶级矛盾,最终激起了全国的民变,立国仅仅37年的隋王朝随之覆灭。这位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开疆拓土,畅通丝绸之路,完善科举制,本可“共禹论功不较多”的君王,最终沦为背负着千古骂名的暴虐之君。
未完待续。
声明:本文所用底图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敬请告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