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言为重百金轻_一言为重百金轻心得体会
诚信,常德,到了一言为重百金轻_一言为重百金轻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三,诚信是为官为政的根本。诚信,不仅关乎领导干部的声望,而且关乎领导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原云南保山地委杨善洲,为了践行“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百姓造一片绿洲”的朴实诺言,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主动放弃了进城安享晚年的机会,走进了大亮山,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这一种就是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了绿洲,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了国家。杨善洲用诚实守信兑现了他当初给百姓的朴实承诺,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座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不朽丰碑。
总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党的作风与加强党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江苏苏州常熟市蒋巷村党委常德盛,就是靠着诚信赢得了大家的信赖,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
十月,蒋巷村的村史馆,迎来了一批年轻的客人。而接待他们的,却是这里最老的“讲解员”,75岁的常德盛。常德盛并不是专职的讲解员,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蒋巷村的党委。
常德盛同期声:“我是1966年入党,当时我是大队长。我的印象我们村穷,穷到什么样子,真正吃不饱,11个生产队长开会凳子都不全。当时我就讲:‘穷不生根,富不天生,让农民一定要过上好日子。’”
思想解读人王杰:
“让农民一定要过上好日子”,当年那个23岁的年轻员在村民面前许下了诺言,从此一诺千金,拼尽全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村史馆的不远处,热火朝天的秋收正在进行,常德盛践行诺言的第一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五十多年前,在常德盛的带领下,蒋巷村不足400个劳动力,靠着一副肩膀、两只竹筐,将全村1200亩的低洼地全部垫高了1米。粗略地估计,每人要堆填一座三四个足球场那么大、四五层楼那么高的泥山。在此基础上,沤肥养田,烂泥地才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增产丰收让村民们终于脱离贫困,而要真正实现致富的承诺,则需要常德盛付出更多。
这家钢结构厂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今天有一批重要客人前来考察,如果他们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常德盛的左眼有一道疤痕,那是他为打开产品销路所付出的代价。
常德盛同期声:“我作为什么难事都要我去干,人家都休息了,我还在推销我的彩钢板。到了1992年呢,我起早出去,驾驶员跟对过的摩托车相撞,当时我这个眼睛撞瘪了,缝了28针,现在视力0.2。这个情况之下,我老常讲这句话,我只要有一口气,我一定要把蒋巷村搞上去。”
思想解读人王杰:
一只损伤的眼睛,数不清的昼夜兼程,常德盛让这个在农村创办的小工厂,逐渐成为了华东地区知名的钢结构企业。随之而来的,就是蒋巷村的腾飞。
如今,蒋巷村的社会总产值超过了10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1978年的206元上升到了超过5.25万元。五十余年,弹指一挥间,村民们笑称,老常还是那个老常,蒋巷村却变了大模样。
主持人康辉:
谢谢王杰教授带来的讲解。刚刚王杰教授提到了一个诚信员的名字常德盛,今天我们在节目的现场,特别邀请到了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常德盛同志,掌声欢迎他。
老,您好,现在去蒋巷村,你只要问一下稍微有点年纪的人,他们都会记得常德盛当年立的一个誓,也是一句豪言壮语,叫“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这句话是您什么时候说的?
常德盛:
这句话是在(上世纪)60年代,1966年,我刚刚高票当选大队长,后来当党支部,那时候什么条件、什么背景,我们蒋巷村的农民居住的房子基本是泥土墙、茅草房,开会都没有个村部。我们的土地也是高低不平、河流纵贯。村里什么都没有,只有贷款。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要改变我们的生产面貌,解决农民的温饱,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
主持人康辉:
回头看过去这五十几年,最让您自豪的是不是就是当年我做的这个承诺我一步一步实现了?我立的这个誓实现了?
常德盛:
实事求是讲,我们的承诺,只有超过原来的承诺。为什么?因为我是这样子,顺风的时候拼命干,碰到逆风的时候就要拼干。五十来年,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所以说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子让农民看到我们的承诺逐步变为现实,提高农民再下一步的积极。所以说,蒋巷村曾经一度,老百姓讲,我们的蒋巷村党组织只要发出号召,就要一呼百应。
主持人康辉:
这一句话就管一辈子,所以从常德盛老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他是凭着一位中国农民最质朴的诚信情怀,也是凭着一个人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用一辈子的精神去践行、去实现他当初立下的誓言。谢谢您!谢谢!
接下来,我们继续请思想解读人王杰教授为我们讲,新时代的人如何更好地建立起诚信。
思想解读人王杰:
好,谢谢。
我们接着讲第四点,诚信是国家交往的关键。在国际合作和交往中,我国始终信守一个“诚”字,以诚相交,真诚相待,巩固政治与战略互信。比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支援新独立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的经济发展,5万多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先后来到了非洲大地,与坦桑尼亚、赞比亚人民一起,用汗水和鲜血,在崇山峻岭间开辟出了一条长达1860公里、连接坦赞两国的铁路运输线。从勘探到竣工,这条“自由之路”“友谊之路”,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当时经济困难的中国,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共有69位中国专家,为坦赞铁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了这片远离故乡的土地上。
综上所言,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诚信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品格,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诚信也是一种责任,是国家友好交往的关键所在。人的入党宣誓,就是普通党员对党做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还注重从制度层面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以制度的力量培育诚信习惯和诚信文化。那么,如何建设诚信制度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第三部分:如何建立诚信社会
总原音短片三: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新起点。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
经典释义人郦波:
这是2014年9月5日,总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习总引用“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段话来自于《韩非子》的《有度》篇,而且是《有度》篇的开篇之语。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一个国家没有恒久的强盛,也没有永远的衰弱;执行法令的人越坚定,国家就越强盛,反之就越衰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