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非极运输)-非极运输是不是主动运输
细胞,染色体,基因(非极运输)-非极运输是不是主动运输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5.【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
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例如,类风湿 关节炎、系统红斑狼疮。 16.【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 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例如,皮肤荨麻疹、过敏鼻炎、吃海鲜引发的 呕吐。 17.【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 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第 3 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1.【生长素发现过程相关实验的结论】 (1)达尔文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 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2)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造成的。 (4)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 为生长素。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IAA)。 2.【极运输】
(1)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 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运输。
(2)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运输。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 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 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实例:顶端优势。 5.【生长素类似物】由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含量非常少,提取困难,人们在多 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 α-萘乙酸(NAA)、2, 4-D 等,具有与 IAA 相似的生理效应。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长素类似物。
6.【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 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第 4 章 种群和群落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 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 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标志重捕法】
(1)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
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 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4.【种群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亡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组成。常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4)别比例。
5.【种群数量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 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 线。 6.【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 K 值。 7.【群落和丰富度】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 群落。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8.【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9.【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 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动物也有 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
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 10.【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 替。
11.【初生演替】 (1)概念: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12.【次生演替】 (1)概念: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实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第 5 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1.【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 菌。
3.【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因为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决定了 能量流动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10%~20%。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 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5.【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 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6.【碳循环的形式】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 形式进行的。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进行流动。 7.【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8.【信息传递的意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 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 统的稳定。
9.【稳定的类型及体现】 (1)类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 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 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
(2)体现: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 就越高。
第 6 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1.【生物多样的价值】生物多样的价值有三种: 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2.【保护生物多样的措施】我国生物多样的保护,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1)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 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 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 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上一篇:廖智的故事 廖智的故事简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