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微澜是什么意思 水微澜形容爱情
便宜,湖广,方言水微澜是什么意思 水微澜形容爱情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死水微澜是什么意思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死水微澜是什么意思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湖广渔夫·趣说方言○
这是个全国好多省都有的方言,“xiāng yīn”,意思为“便宜”。是哪两个字?为表述方便,先且用
“相因”。
本回,湖广渔夫与网友们交流下,“相因”是个什么来由?正确写法到底是什么?
▲全国多省有这个方言词汇
相因(xiāng yīn),意思为“价钱便宜”“占到便宜”“实惠”。全国多个省份,东部江浙,南部云贵,西部川渝,中部湘鄂,以及山西、陕西等地,均有这个方言口头语。
小贩叫唤,“相因卖了,相因卖了!”——是说货物很便宜的卖了。
“我去超市买相因。”——我出去买点便宜东西。
“占我相因”——占我便宜。引申为“不当得利”。
日常交流中,还有“占相因”“捡相因”“吃相因”“充相因”“整相因”等用语。
“吃相因”有白吃白喝之意,当然也是占便宜了。
湖北江汉平原口头语“充相因”,指在称呼上被别人占了便宜,人格受损。如对方说话不礼貌,倨称“老子”。
▲写法多种多样
相因(xiāng yīn),虽然是多省方言,但不在普通话通用词汇中。因众多网友不清楚这个词汇的由来及内涵,又没有词典统一规范,这两个字写法,长时间各唱各的调。
在网络上,除“相因”外,还有香因、香赢、相赢、相宜、相应、相殷、香荫、相引等多种文字表述。
这些不同的表述,各有道理。有的是力求表音,有的力求表达词义。
湖北有不少地方,把这两个字写为“香赢”,从字面上符合“占便宜”词义。香,可引申为“好东西”,赢,指得利。
有人认为,应是“相殷”,殷,是丰厚之义,“相殷”,指得利丰厚,获得好处,符合“便宜”之意。湖广渔夫不认同这一解释,因为“相因”是一种老百姓口头语,不太可能这样“文气”,还不如“香赢”直白。
还有人认为是“香因”两个字。这个词出自成语“香火因缘”,为佛教语。香与灯火﹐为供奉佛前之物。香火因缘,谓同在佛门,彼此契合。“香因”有契合之意。但这个词用来指便宜,跳跃大了点。
▲溯源:《金瓶梅》《三言二拍》里有相因、相应词汇
先说明下,汉语一词多义是普遍现象,“相因”也好,“相应”也好,有其本义,是古老词汇。“相因”有相袭、相关之义。“相应'有呼应、应该等义。本文讨论的是其“便宜”新含义由来。
目前查考,最早出现有“便宜”意思的“相*”词汇,是古典名著《金瓶梅》。
《金瓶梅》第一回中,潘金莲对武大郎说:
“贼混沌,不晓事的!你赁人家房住,浅房浅屋,可知有小人啰唣!不如凑几两银子,看相应的典上他两间住,却也气概些,免受人家欺负……”。
文中“看相应的典上他两间住”,“相应”可理解为便宜之意,也可理解为合适。
《金瓶梅》初版时间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距今400多年。《金瓶梅》是白话小说,不同于《三国演义》语言半文半白,《金瓶梅》用的是当时老百姓鲜活生动的市井口语。
几乎与《金瓶梅》同年代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里,也有相因、相应词汇。
冯梦龙在《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三言”之一)之《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里,用“相因”一词:
梁尚宾听说,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便道:“你这客人好欺负人!我偏要都买了你的,看如何?”
文中“相因”,意思清晰,即便宜、划算。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拍”之一)卷十一:
“他就要买我白绢,我见价钱相应,即时卖了。”这里是卖家口吻,“相应”指价格合适,也可理解为划算、划得来。但这里不能理解为“便宜”。
近代豫剧《回龙传》中,有“买相应”词汇。
《金瓶梅》所用方言,专家提出了山东方言说、江浙吴语说。
《三言二拍》所用方言,是江浙吴语。
这说明,“相因(相应)”这个口头语,在明代——可能更早的宋代元代,就已经广泛使用了。
▲到底是哪两个字?
这个方言词汇到底该如何表字?
湖广渔夫认为,既然古典名著中,就有相关词汇,那我们就没必要再生造其他词汇了,
在相应、相因两词中选择即可。
《金瓶梅》也好,《三言二拍》也好,其作者都是语言大师、文学大师,他们不会随便用词。
湖广渔夫分析,《金瓶梅》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中出现的“相应”,语境强调的是“合适”“划算”。
而冯梦龙在《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里,用了一次“相因”,三次“便宜”。
——“又见价钱相因”。
——“且说假公子得了便宜,放松那小姐去了”。
——“这位梁大官,又是贪便宜的”。
——“梁尚宾看这场交易尽有便宜,欢喜无限”。
冯梦龙为何要在这个短篇中,既用“相因”又用“便宜”?
湖广渔夫认为,可能相因与便宜两词,意思相近,却不完全等同。文中“相因”表述处,重在强调实惠、划算,与便宜词义不等同。
那这个方言词汇,是用“相因”,还是“相应”?
百年前,近代文学大师李劼人,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劼,音jié洁。
李劼人,原名李家祥,1891年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北黄陂。其先祖于清初逃荒入川,是“湖广填四川”移民一分子。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代表作有《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建国后曾任成都市副市长。
李劼人在其《天魔舞》中用了方言“相因”:“牛肉是顶养人的,价钱又比猪肉相因,为啥不吃?”
但在小说《大波》中,李劼人用“相应”,还特别地加了一个“自注”:
“相应即便宜。有人写作相因,恐不如相应二字尚能表出相应于钱包的意思。这是四川人习用的一种方言。”
湖广渔夫赞同李劼人这一见解。从这个方言词汇的来源讲,应该是“相应”。
相应,有相适应、相宜、相契合之意。
有一句俗语,“只有买上当的,没有卖上当的。”
无利不起早,卖方肯定要赚钱获利,赚得越多越好。买方若以较高价格买进,就吃亏了,就不便宜,价格与物品实际价值“不相应”。
“相应”是指价格与货物价值相适应,对买方来说,能做到“相适应”,就是便宜了。
当然,与便宜一词一样,后来“相应”又延伸出其他含义,但最初含义应该就是这样的。
“相因”,从字面上难以理解便宜之意。
但从方言表音角度,从约定俗成角度,从避免歧义角度(“相应”一词词义太多),湖广渔夫还是首推“相因”写法,次推“相应”写法。
所谓约定俗成,一是目前虽然该方言表字多种多样,但用“相因”二字更普遍些;二是比对经典文学作品,冯梦龙在“三言”《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里,“相因”词义十分清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