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精骑集序 精骑集序文言文翻译
我的,书生,喜欢精骑集序 精骑集序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精骑集序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精骑集序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一直觉得我只是一个书生。
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便有这个想法,也许是四五岁。那时候村里来了个说书的,其实就是一些顺口溜,多是劝人行善,孝敬老人,鼓励勤劳嘲笑懒惰之类的。我听了几次,居然就能全部记下来,当时的我还在山野田地间疯跑瞎玩,并不识字。那个说书人大为惊讶,说啊呀,这孩子以后肯定能够读书。
或者我的书生想法来自于我父亲。父亲生于旧时代,只上了一年私塾,不是因为家穷,而是因为爷爷吝啬,不想花钱让孩子们读书,而宁愿让他们下地干活。父亲每次说到此时,都忍不住叹息说,如果当年我能够多读两年书,也不至于一辈子呆在农村。
父亲虽然只上了一年的私塾,记忆力却非常好,能够背《三字经》,能够随口说出《增广贤文》中不少的句子,比如“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人”、“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父亲也非常健谈,当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时,母亲就会说,“又在垮火炮儿了”,意思是吹牛显摆,然后大家就一起笑。在穷得连饭都吃不饱母亲成天愁眉苦脸的日子里,父亲的“垮火炮儿”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欢乐。
或者我的书生想法是与生俱来。我从小对凡是带字的东西都有种近似疯狂的着迷。然而家穷,买不起书,只能到处寻找带文字的东西。我有一个亲戚是摆书摊的,也就是连环画,每个假期我都会到他家呆三五天,把几箱的连环画全部看完,有的读的不只一遍。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是在看连环画。我看过《三国演义》、《说兵全传》、《杨家将》以及许多现代类的连环画。我大哥的干爹是我们村里的会计,他家里有许多报纸用来糊在墙上,我去他家时便趴在墙上看上面的文字。去镇上买东西比如挂面油条什么的,小贩会用纸包裹一下,我也往往是看完之后再扔。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考试只有语文和数学,但也会发《自然》、《地理》和《历史》的书,别的小朋友往往都用来糊墙,可能只有我会如饥似渴的阅读。好在我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父母对我看课外书也就不怎么管。
上初中的时候,辍学学艺的大哥买了本《封神榜》,结果他没有看多少,倒是成了我的最爱。我可能看了至少有六七遍,一直到里面的故事内容基本都能复述。初二的时候,借宿一个老师的宿舍,让我兴奋的是,居然有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成为我的至爱,每天基本都会翻翻,不知不觉中认识了不少的字,学了不少的知识。高中的时候,学习虽然非常紧张,然而也忙里偷闲。有位同学买了本《绝妙好词》,我经常借来翻阅,基本都能记忆背诵。
高考之前,我最理想的专业是中文系,而且也选好了学校。我也曾经梦想能够以手中之笔叱咤风云,写出像前人那样美妙的文字。然而,高考的严重发挥失常,让我不得不选择了中专,学了会计,命运就此悄然而剧烈的拐了一个巨大的弯。在重庆上学的两年期间,我似乎是彻底放弃了书生梦,几乎没有读过什么书,学习成绩也一塌糊涂,毕业时居然有挂科,差点没法拿到毕业证。
工作之后到了新疆,单位地处戈壁滩上,除了电视,唯一的娱乐活动可能就是喝酒。然而我对这两样都并不热衷,特别是不喜欢喝酒,虽然酒量还不错。或者是心有不甘,或者是确实无所事事,或者是从前的爱好唤醒了沉睡的自己,我重新拾起了书本,不过那时候以功利读书为主。从1995年到2002年,我通过了自学专科、本科的考试,完成了初级、中级职称的考试。有时候枯燥的学习让人烦躁的时候,也会问自己,你当初不是打算做一个清高书生么,怎么偏偏选择了铜臭?
2002年之后,总算不用考试,遂彻底放飞自己。在工作之余,倘若不喝酒或者加班,多半的时间都是用来看书。有时兴之所至,也会写一些文字。虽然有时会发在QQ空间或者博客或者后来的微信公众号,却从来没有想过投稿。我只是喜欢而已,就不要自不量力地拿自己的兴趣去挑战别人的饭碗,何况我的收入虽不算丰厚,过日子也应该是可以凑合。有时候也会怀疑纠结,我这是不是不务正业?曾经有领导对我热衷于读书颇不以为然,语重心长地说你应该读一些专业的书,多结交一些领导。我深知他对我的期许,然而我却总是让他失望。
我读书极杂,可能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不管什么书,拿起来都能读几页。然而缺点也在于此,虽然看起来读了不少的书,却不成系统,也不够深入,正如四川话所说“样样懂,门门瘟”。更让人叹惜的是,我曾经自负的记忆力,到现在也每每让人无奈。很多书读过之后,过上一两年,竟然“事如春梦了无痕”,只知大概,像一个模糊的影子。读秦观《精骑集序》时,看他“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及至后来,“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以至于“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不觉而起同病相怜之痛。
近些年,无论时间还是精力,都不允许我没有选择地泛读,而我也想克服“博而不精”之弊,遂致力于中国典籍文化的解读。从2013年开始,先后解读了《论语》、《道德经》、《三国演义》以及正在解读的《古文观止》和《资治通鉴》,写下了大约有两三百万字的解读笔记。之所以从事于此,原因有二,一是喜欢,发自内心的喜欢。每次翻到中国的古代典籍,随便读上一两段,无论多么浮躁的心,似乎很快就能平静下来,如晤老友,如饮醇酒,如沐春风。二是我始终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优秀的东西需要发掘传承。不幸的是,过去一百多年间,我们因为经济科技军事的落后而产生了深深的文化自卑,本来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竟然被视为糟粕,认为是导致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被割裂,被打倒,被扬弃,被抹黑。然而文化无辜,传统何罪?我始终相信,随着中国科技经常的日新月异,中国的优秀文化也一定能够重见天日,再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倘若我能够以我微薄之力,影响能够影响的人,为中华文化的复兴摇旗呐喊,充当马前卒,当如何之荣幸有加!
曾经有人问我,读书有什么用?确实,读书不像做生意,今天的努力明天就可能换成白花花的银子;读书也不像做官,可以让你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至少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并没有让我飞黄腾达,富贵逼人。读书有什么用?可能更多是无用,比如百无一用是书生,比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比如书生意气不通世故。坦率地说,这些毛病在我身上都存在,也有人恨铁不成钢地对我说,你能不能不要那么书呆子,也曾暗下决心,但到底积习难改。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说,“我本是一个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是‘文人积习未除’的。”我大约也是“文人积习未除”吧?或者,我连个文人都算不上?
然而我只是喜欢读书,就像有人喜欢打麻将,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唱歌。喜欢而不犯法,应该是可以的吧?
上一篇:孕妇能养狗吗_孕妇养狗感染的几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