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爱奇艺小窗口版本-爱奇艺小窗口播放怎么设置大小
互联网,数字,经济爱奇艺小窗口版本-爱奇艺小窗口播放怎么设置大小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数据显示,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4.6%、69.8%、74.2%,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7600万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进程也在提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网络支付、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等生产生活新方式加速推广,互联网平台日益壮大。
未来在脱虚向实
实体经济是互联网平台的源头活水,数字经济的未来在脱虚向实。虚实相生,效应叠加。
——发挥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看到犀牛智造为中小服装企业带来的变化后,麦肯锡公司资深专家侯文皓这样感慨。犀牛智造前端连接用户和淘宝、天猫的中小商家,后端连接原材料、物联网和物流供应商,资源利用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了4倍。
“以前,小虫的供应链稳定存在不足,部分供应商快速补货过程中出现品质波动,这些都曾让我们错失最佳上新季销售时间。”淘宝服装品牌小虫的电商负责人“虫姐”说,和智造平台合作,有效拉低了供应链报价,缩短了预售周期,基本没有了库存压力。
——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将依托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基础条件,借助阿里巴巴在大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等方面的优势,构建覆盖作物育种全链条、智能化的“智慧育种公共服务平台”。
“传统育种主要依靠育种人员的经验选种,通常需要8到10年的培育周期,后期还要排除很多意外因素。目前,发达国家正在从‘分子育种’向‘智慧育种’升级。对我们而言,这既是技术赶超的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李慧慧表示,未来期望通过“智慧育种”把育种时间缩短一半,从10年缩短到5年,甚至更短。
——拓宽就业渠道,带动灵活就业。“目前已有800多个老乡和我成为同事,在家门口就业。”京东物流南昌向塘分拣中心分拣组长殷琴说。“亚洲一号”是京东物流大型智能物流园区的代号,目前全国已有41座。殷琴说,为保证交通便利,“亚洲一号”都是沿高速而建,让当地大量的就业人员有了新去处。
新经济给了劳动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人社部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高达2亿人。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0年,共享经济参与者约为8.3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
虚实互动,不能浅尝辄止
“十三五”期间,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总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且潜力巨大。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1.0%和40.7%。
在四川成都拍摄的无人配送车 薛晨 / 摄
一些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更多依赖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消费市场的规模优势,在产业层面和数字经济本质功能层面触及不深。
“在融合应用方面,不充分、不均衡问题突出。”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对缓慢,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欠账较多,工业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仍然偏低。
“数字经济的未来是脱虚向实,这已经是一个深入人心的共识。”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功润表示,数字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工具,发展数字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根本上是要通过数字经济的链接效应和数字化赋能,激活整个产业,最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何伟看来,目前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机制、监管手段,已不适应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需要,监管机制、监管手段亟须创新。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帅也表示,一些新兴数字技术正与实体经济融合形成新模式、新业态,需要法律法规层面认可和支持,才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一大批拥有传统实体基因、同时具备强大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脱颖而出。刘功润认为,大力发展这类新型实体企业,将有效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发展,能够在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信息通信、民生保障等领域,建立技术赋能、普惠共享的生态底座。
护佑互联网回暖,数字善治当作为
半月谈记者 李建发
疫情以来,越来越多国家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抓手,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全球要素资源、重构全球经济结构和重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平台企业或头部数字企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置于数字经济竞争和博弈日趋加剧的全球视野下,我国互联网企业如何共同应对来自内外环境的双重挑战,补齐发展短板,突破成长瓶颈?我国数字治理如何跟上数字经济的快步伐,助力和保驾互联网企业走出寒冬、突出重围?
针对此,半月谈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
数字经济时代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半月谈:放眼全球,数字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您认为现在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了吗?
张茉楠:IDC预测,到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产值将占全球GDP的62%。这意味着全球已经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全球化,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国际分工和竞争格局。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这10年,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增长期。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38%。对比发现,“产业数字化”的增速,远高于“数字产业化”的增速,且比重也在不断上升,这体现了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效果。
半月谈:数字经济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呈现出哪些新态势、新特征?
张茉楠: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全球化,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出现井喷式增长,规模效应已经显现。二是新基建取代铁公基,成为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新的基础设施。三是全球跨境数据流动大规模爆发,数据流驱动业务流、产业流、技术流、资金流。四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带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使数字贸易成为引领全球贸易的主要增长引擎。五是平台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新的基础设施平台。
从数字经济市场主体来看,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平台企业有76家,市值总额达12.5万亿美元左右,其中中美两国超级平台的市值,几乎占其中的90%。超级平台伴生的平台垄断、数据垄断关系到国家安全以及数字贫困问题,越来越引发各国对数字治理的反思。
全球提速数字治理,中国不可缺席
半月谈:对我国而言,参与全球数字治理面临什么样的外部环境?
张茉楠:全球层面的数字治理,更多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数字监管政策、数字治理规则之间的竞争。新冠肺炎疫情后,世界主要大国围绕数字产业链的稳定、数字技术的掌控、数字主权的维护、数据安全与跨境流动、个人隐私保护等,将继续开展交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