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弹簧土)-弹簧土的成因及处理措施
路基,压实,含水量(弹簧土)-弹簧土的成因及处理措施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弹簧土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弹簧土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节主要内容为:
土质路基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工程用土分类,土的能参数
这次课接着讲市政建造师 城市道路工程中 路基部分的内容。
我们上一节了路基的分类,以及路基大概的施工程序:1、清表,2、找平,3、分层填筑 ,4、碾压。
那么,如果土质路基的压实度不足,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治的措施是什么呢?
这个内容一建教材上没有讲,但是在二建教材上讲了,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内容。
土质路基压实度不足,包括两个地方压实度不足。第一个地方是路基的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第二个地方是路基的边缘压实度不足。
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在二建教材上讲了8条内容,这8条内容,我们给他归为三类。第一类是正式压实时的施工参数不准确、不正确,我们上一节讲过,在正式压实之前,要先做试验段,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压实施工时的施工参数。
上节讲过压实的施工参数包括:压实机具,压实方式,预沉量,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第一类原因就是这些施工参数不正确,
压实遍数不合理(压实遍数),
压路机质量偏小 (压实机具不合适,没有达到上节讲的压路机不小于12t级),
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预沉量值、虚铺厚度不准确),
碾压不均匀 (压实方式,顺序不正确,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
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第二类原因是路基填料不适合,路基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含水量没有接近最佳含水量范围之内),异类土壤混填,造成“弹簧” 现象,填土颗粒过大(粒径大于100mm) ,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
什么是弹簧土?
因土的含水量高于可达到规定压实度所需要的含水量而无法压实。当地基为黏土且含水量较大,趋于饱和时,夯实之后踩上去会有种踩到弹簧上的颤动的感觉,所以叫做弹簧土。
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第三类原因是分层填筑压实时,没有对前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也可以是清表没有清好。
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防治措施和原因是相对应的。
第三类原因,没有对前一层表面的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就进行后一层的施工,对应的防治措施是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土壤后重新碾压。
第二类原因,填料不符合要求的,对应的防治措施措施,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后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土壤后重新碾压。
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这个知识点可以和上一节路基填料那里,“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的细粒土,不适于做路基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联系起来。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教材上讲了4条,我们给它分为2类,第一类是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没有达到上一节讲的路基填土宽度,每侧比设计宽度宽0.5m。
第二类是压实方面的原因,包括碾压不到边,路基边缘漏压,或者是压实遍数不够,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防治措施和上面的原因也是一一对应的,第一类原因,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第二类原因,压实方面,控制碾压工艺,碾压顺序,保证压实遍数,碾压到边。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这是预防措施。
如果出现了路基边缘的压实度不足时,它的治理措施是首先校正位置,校正坡脚线的位置,然后返工至满足设计要求的路基填筑宽度,最后按规范进行碾压,控制好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注意: 亏坡补宽时应 开蹬填筑,严禁贴坡。
开蹬填筑指的就是遇到斜坡填筑时就要挖台阶,从而让新填的土层与旧土层能够结合得更紧密,
这个知识点可以和上一节2、找平 那里,“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横向坡度陡于1 : 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联系起来。
严禁贴坡是因为路基亏坡修整时,采用贴补法,会导致新土层与旧土层结合的不紧密,导致整体差。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如果土质路基不良时,怎么处理呢?
不良的土质路基教材上讲了4种,包括软土,湿陷黄土,膨胀土,冻土。
软土指的是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高、透水小的黏土,它的特点就是含水量高,透水差,强度低,引起的路基的破坏形式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
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有:
表层处理法,在路基的表面铺设砂垫层,用来排水。
换填法,用良土来换填软土路基中的土。
重压法,夯实土质路基,增加密实度。
垂直排水固结法,通过排水设备把软土中的水排出去,从而达到增强土体的强度的目的。
教材上讲了多种具体措施,其中的抛石挤淤属于换填法,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土工织物都属于表层处理法,塑料排水板属于排水固结法。
砂桩,是把桩管打入土中挤压土壤,形成桩孔,拔出桩管后,再在桩孔中灌入砂石,原理是挤密土壤、排水固结、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它是属于挤密桩的一种,挤密桩包括砂石桩,石灰桩,灰土桩,CFG桩等。
粉喷桩,是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在一起,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一定水稳和强度的地基。
湿陷黄土,特点是: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较小,但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强度就会迅速降低。
破坏形式:路基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崩塌、剥落。
湿陷黄土路基的处理方法有: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加筋土挡土墙。
预浸法是对湿陷黄土预先浸水,使土体在饱和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产生压密,以消除黄土的湿陷。
膨胀土,类型和特点:具有吸水膨胀或失水收缩特的高液限黏土,破坏形式: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
膨胀土路基的处理方法有:一是改良:用灰土桩、水泥桩或用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路基进行改良;二是加固:通过换填或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三是防水,对路基采取防水和保湿措施,如设置排水沟,设置不透水面层结构,在路基中设不透水层,在路基裸露的边坡等部位植草、植树等,增强坡面的防冲刷、防变形、防溜塌和滑坡能力。
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特点是:结状态强度较髙、压缩较低。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破坏形式:地基容易产生融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