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包含护肩路基的词条
格栅,土工,路基包含护肩路基的词条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护肩路基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护肩路基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道路改造或者道路改扩建的过程中,新旧路基如何进行衔接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新旧路基衔接的过程中,它的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应该如何编制吧!
一、常见病害
A、路基失稳
B、支挡结构损坏
C、路面结构损坏
常见病害图片:
病理成因:
新老路基的衔接老路基经过近十年的运营使用和长期荷载作用,沉降已趋于稳定,而新路基成型后必然要经历一个沉降过程,将会造成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纵向开裂并将裂缝反射到路面。
A、拓宽处地基过陡:
陡坡路堤处理加宽时常采用重力式挡墙。当原地基存在潜在移面时,拓宽路基将沿此滑移面滑移。
B、拓宽处地基软弱:
软弱地基如结合部不足,加之软弱层具有流动,则会导致侧向变形大,软弱地基土向路堤外侧挤出,致使边坡失稳。
C、地基变形差异(新旧路基沉降差异):
差异大:土质、土体压缩、固结时间,自重、长期荷载等不协调因素,均能反映至路堤顶面,造成路面结构的损坏。
D、填方高度不同(新旧路基沉降差异):
高不同会出现沉降的差异,其横断面存在自重的变化,致使路堤自身压缩变形和地基固结变形产生不均匀沉降亦会反射到路面结构层
E、压实度不同(新旧路基沉降差异):
压实度不同尤其是边缘压实度,经通车运行压缩变形已完成,而新建路基施工结束后仍在发生一定的压缩变形,以及填料的密实度是产生相关病害的直接原因
F、排水影响:
排水设施也是导致路基不协调变形的直接因素
具体成因分析:
常用方法:
二、一般处治
工程概况:
陡坡处理
可根据陡坡的坡度及填方的高度采用护肩、护脚及路肩浆砌挡墙进行支挡,或填方高度不高时可铺设土工格栅加筋处理。
半填半挖
当填挖交界处的路堤地面陡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开挖台阶;当地面陡坡陡于1:2.5时,铺设钢塑土工格栅。
填挖交界
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厚度之和路段,应超挖至路床底面进行夯实后再回填。
新旧路堤结合部
铺设钢塑土工格栅加筋处理,宜采用砂土分层填筑,并严格控制压实度,防止老路和加宽部分的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开裂。
工程概况之工程数量:
施工图设计之陡坡处理:
根据陡坡的坡度及填方的高度采用护肩、护脚及路肩浆砌挡墙支挡
当地表坡度陡于1:2.5时进行填挖间路基稳定分析
且路基范围内铺设土工格栅
具体如下:
当填挖交界处的路堤地面陡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开挖台阶
当地面陡坡陡于1:2.5时,铺设钢塑土工格栅
填挖交界应设置过渡段
宜采用砾类土、砂类土等
施工图设计之新旧路堤结合部:
铺设钢塑土工格栅加筋处理
宜采用砂土分层填筑
严格控制压实度
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厚度之和路段,应超挖至路床底面进行夯实后再回填
三、施工技术
表层处理:
施工前先进行原地面复测。
◇路基开挖与填筑前,人工砍树挖根、清理垃圾、有机物残渣、推土机推除耕植土及腐殖土,推土机场地平整。填方基底基岩覆盖层较薄时要清除,较厚且稳定时要保留。施工时由设计、地勘、监理单位判断,做专项验收。
◇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30cm内的草皮、根系和表土预以清除,并根据图纸和规范要求将不含石块、垃圾及有害物质的表土进行收集,运到适当的临时堆放场地存放,用于绿化及弃土场的复耕。堆放同时做好排水措施,以免造成水土流失污染周边环境。
◇场地清理完成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陡、斜坡路堤及半填半挖之填方区路堤:当路堤不稳定或其坡脚为软弱土基时,必须采用取换填、砂桩、冲击碾压、挡土墙等措施强化处理。
基底处理:
◇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置向内侧倾斜2-4%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5米,高填方路段台阶宽度不小于3m,并按要求对台阶进行填筑压实,达到规范要求压实度。每层台阶都切入稳固土层,形成台阶工作面。
◇石质山坡,清除原地面松散风化层,由于沉降差异较明显,所以开挖台阶应注意从填方至挖方的刚柔和过渡,避免产生纵横向路面裂缝。
◇清除孤石、石笋。
◇有地下水或地面水汇流的路段,采用挖沟措施导排水。
◇场地清理完成后,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规定要求(90%)。
陡坡路堤地段:
◇对纵、横向填挖交界处、天然地面横坡陡于1:5,应按要求在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5m,高填方路段台阶宽度不小于3.0m,并按要求对台阶进行填筑压实,达到规范要求压实度,保证填挖交界面有良好结合。对石方路段填挖交界处,由于沉降差异较明显,所以开挖台阶应注意从填方至挖方刚柔缓和过渡,避免产生纵横向路面裂缝。
◇为保证公路路基的均匀,日本规范规定中央分隔带之外挖方一侧,不足一幅行车道宽度时,路床深度范围内的原土基应予挖除换填,以确保半填半挖路基的稳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原土基挖除换填的宽度宜为一个行车道德宽度,厚度为上路床深度,以增加路基的均匀和稳定。
◇在填方和挖方结合部的横向必须加强结合部之间的整体,主要措施是:在挖方的边坡上挖成宽度不小于2.5m,高填方路段台阶宽度不小于3m,阶面呈4%向内横坡,以加强挖填面之间连接:在填挖方的交界处视地下水或地面水情况,酌情设纵横向盲沟,或在路基填挖交界填筑一层透水材料,以利路基内的水排出。
◇半填半挖的路段,填挖交界处的路段,布设土工格栅(详见土工格栅专项)。
◇首先需清除开挖面浮土,整平开挖面后辗压,表层应平整,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才能铺设土工格栅,格栅均采用φ8U型钢筋钉固定,纵横间距1.5m。土工格栅在横断面方向不得搭接绑扎接长,而相邻幅之间的土工格栅搭接宽度为15cm,土工格栅固定端(即台阶位置)应回折2.0m锚固。
横向半填半挖:
◇认真清理半填断面的原地面,将原地面翻松或挖成台阶,再进行分层填筑。
◇纵横向半填半挖地段填方,按图纸要求分层填筑,避免因填筑不当,而出现路基纵向裂缝。
◇在填方和挖方结合部的横向必须加强结合部之间的整体,主要措施是:在挖方的边坡上挖成宽度不小于2.5m,高填方路段台阶宽度不小于3m,阶面呈4%向内横坡,以加强挖填面之间连接:在填挖方的交界处视地下水或地面水情况,酌情设纵横向盲沟,或在路基填挖交界填筑一层透水材料,以利路基内的水排出。
◇半填半挖的路段,填挖交界处的路段,布设土工格栅(详见土工格栅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