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静息电位是外负内正)-静息电位是外负内正的原因
细胞,基因,染色体(静息电位是外负内正)-静息电位是外负内正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3.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44.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5.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状的稳定,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46.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47.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48.细胞的全能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保持着细胞全能。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的。
49.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亡。
50.癌细胞的特征有: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变化。
51.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癌变是一种多基因累积效应。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重点句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相对状:同种生物的同一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控制相对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2.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状和隐状的现象。
3.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测交:F1与隐纯合子杂交。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9.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10.对于有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1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
13.男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14.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XY,雌:XX)和ZW型(雄:ZZ,雌:ZW)。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15.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7.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8.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9.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20.DNA分子的多样和特异是生物体多样和特异的物质基础。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
21.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22.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排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23.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和翻译(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两个过程。
24.遗传密码是指mRNA上的碱基排序。
25.密码子是指m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26.基因对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状;二是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状。
27.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基因型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28.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频率很低的、不定向的、少利多害的。
29.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
30.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基因工程。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3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加、移接、颠倒)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3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和全部遗传信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