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赤潮_什么是赤潮现象
赤潮,海水,海洋什么是赤潮_什么是赤潮现象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什么是赤潮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什么是赤潮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赤潮是在特殊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水体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通常由海洋里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细菌暴发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赤潮区水体可呈现红色、黄色、绿色等颜色。赤潮严重污染海洋环境,还会危害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需要加以防范和治理。
历史记载
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发现过赤潮现象。达尔文在19世纪所写的《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附近海面发生的由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根据文字记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赤潮现象。清代蒲松龄所撰写的《聊斋志异》曾形象地描述了与赤潮有关的水体发光现象。
变色的海水
赤潮是特殊条件下水体变色现象的统称。赤潮的颜色与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直接相关。中缢虫和夜光藻形成赤潮后,海水会变成红色或粉红色,海面会在夜间出现发光现象;真甲藻暴发增殖会造成水面呈绿色的赤潮;某些硅藻会形成棕色或灰褐色的赤潮。
赤潮的成因
赤潮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以海水富营养化、海水温度变化等因素为主。排放到海洋里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物质基础。径流、水团、海流等也会使海底的营养盐上涌,使海水富营养化。另外,海水养殖时过量投喂营养物质,导致海洋里营养盐含量丰富,也会为赤潮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赤潮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海水的温度。海水温度为20℃~30℃时较容易形成赤潮。
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
赤潮可分为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或能够分泌有毒物质,则其引发的赤潮被称为“有毒赤潮”;赤潮生物体内不含毒素,也不分泌有毒物质,则其引发的赤潮被称为“无毒赤潮”。通常来说,有毒赤潮、无毒赤潮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不同海区的赤潮
根据赤潮发生的海域,可以将赤潮分为外海型赤潮、近岸型赤潮、河口型赤潮和内湾型赤潮。中国经常发生的赤潮是近岸型赤潮、河口型赤潮、内湾型赤潮,集中发生在辽东湾、大连湾、胶州湾、杭州湾、深圳湾、黄河口、长江口、珠江口、厦门港等海域。
赤潮的危害
赤潮发生后,不仅会改变海水的颜色,还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大量增殖的赤潮生物会消耗水体内的二氧化碳,破坏水体酸碱平衡,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影响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给渔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分泌毒素或产生特殊化学物质的赤潮生物不仅危害水中生物的生存,还会对人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赤潮影响渔业发展
2009年5月,福建南日岛周边海域的夜光藻大量繁殖,形成10平方千米的大规模赤潮,整片海区变成红褐色。由于当时海水对流缓慢,这次赤潮持续8天,严重影响了当地水产养殖业,造成海洋水产养殖损失约6000万元。
水产品毒素积累
有毒赤潮生物具有毒素,人们将这类毒素统称为“贝毒”。贝毒具有很强的毒,有10多种贝毒的毒比一般的麻醉剂药强10万多倍。当赤潮水域内的鱼类、虾类、贝类摄食有毒赤潮生物后,毒素会在其体内积累。常规的烹饪方法不能将贝毒减少或清除,如果含毒鱼类、虾类、贝类被人们食用,就很容易引发中毒事件。
赤潮治理
20世纪80年代,日本向鹿儿岛赤潮海区撒播一定量的黏土,除去了赤潮生物,成功治理了赤潮。这种方法被称为“撒播黏土法”。撒播黏土法是当前世界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理赤潮的方法,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洋环境。比撒播黏土法更为环保的方法是向赤潮水域投放鱼类、水生植物、微生物,用来抑制赤潮生物繁殖。此外,还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控制赤潮生物的增长。
向赤潮海域撒播黏土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
海洋污染是造成赤潮灾害的主因,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是预防赤潮的最佳途径。应当开展海洋功能区规划工作,采用科学手段对海洋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另外,海水养殖业应推广科学养殖技术,采用科学管理方式,合理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本期内容节选自青岛出版社《海洋灾害》。
点击上面“《海洋灾害》”购买此书!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海洋探秘编辑部所有,若需转载、修改原文,请后台联系“探秘君”修改权限。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小雁塔简介-小雁塔简介20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