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合离是什么意思-合力是什么意思物理
宋朝,也是,夫妻合离是什么意思-合力是什么意思物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合离是什么意思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合离是什么意思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和离、放妻书这样的字眼,在宋朝其实还算比较常见,因为这个朝代从法律角度赋予了情感破裂夫妻可以"离婚"的权利。
实际上,对于宋朝的夫妻来说,当婚姻关系不和谐的时候,女方已经不用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过去女会因为七出原因被男方休弃,而宋朝的时候,女已经拥有了主动提出离婚的权利,也就是和离。
宋朝男女婚姻关系不和谐,可以以和离的方式,终结这段婚姻。
宋朝和离书一般会涉及到哪些内容,了解后你可能会非常吃惊1、 明确对离婚妇女的部分权利作出保护
其实夫妻之间和离并不是宋代首创,但是宋代的女相较于其他时期的女而言,在这方面还是拥有比较多的自主权的。首先,在宋朝的婚姻关系中,法律对于男女之间离婚的定义已经宽松挺多。
据《宋刑统》记载:"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议曰:"若夫妻不相安谐,谓彼此情不相得,两愿离者,不坐。"
也就是如果夫妻之间实在是因为感情破裂,走向了离婚的道路,法律不会多家干涉。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也有一点小小的疑问,如果是男方单方面宣布,说我们夫妻之间感情不睦,女方并不答应这个说法时,法官又会如何审理这个案件呢?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小小疑问。
不过法律除了在这方面稍微有一点点漏洞之外,在一些方面,对于女还是比较照顾的。比如说,关于财产。前不久我国新的婚姻法出台,说的就是男女双方离婚之后,双方财产各归其有,不像过去财产还要夫妻双方平摊。
对于宋朝的夫妻来说,一旦合理,财产纠葛也是难以避免的。
"所要活业,任意分将。奴婢驱驰,几□不勒。两供取稳,各自分离。"
在这一份和离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夫妻双方离婚,男方的财产,女方也是有权利收取部分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这名男子比较财大气粗,并不是所有男人都能做到这个份上。
说完了离婚财产分配,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加让人吃惊的事情。
在《夷坚志》中就有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丈夫在外面金屋藏娇,被家中的夫人发现之后,闹着要离婚。两个人之间有一个女儿。
夫妻双方打官司的时候都想要女儿,妻子直说"夫无状,弃妇嬖倡,此女若随之,必流落矣。"于是最后法官将女儿判给了妻子,双方和离后,母女两个搬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现在夫妻离婚,妈妈抚养孩子或许非常正常,而在过去,这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事情。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古人觉得,女孩子不能继承香火,如果这孩子是一个男孩子,最后抚养权归谁,还真的说不定。
2、 有些内容甚至是今天的夫妻离婚也做不到的
前面也说了,我们国家新的婚姻法颁布之后,如果夫妻双方走上了离婚的道路,妻子或者丈夫就别想通过不当手段,从对方那里得到一毛钱的财产。
我们在看韩剧的时候,其中有涉及到,如果夫妻双方离婚,一般有经济能力的一方要向另外一方支付赡养费,这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不存在,然而对于宋朝的夫妻,尤其是身份可能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来说,却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比如说当时有一道和离书,内容上就包含了这样一句话:"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什么意思呢?就是丈夫在与妻子和离之后,需要向妻子支付三年的赡养费。所以对于有些家境一般的人来说,和离都离不起,不如继续将就着过日子吧!
宋朝和离书的特色表现在哪里?1、 文笔风格非常文绉绉
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的一个时期,文人在数量上以及质量上都比其他朝代看起来要多很多,原因也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重文轻武,以至于也将整个社会都带动地非常崇尚文学气息。
这整个社会都崇尚文学,崇拜文人的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当时他们即便是写一份和离书,也会在文笔上面好好润色一番,写出一份惊天地泣鬼神的离婚协议书,如果只是看和离书的前半部分,咱们可能都不大能分清楚,这到底是离婚书还是情书了。
不过,宋朝时的和离书走的还真就是这个模式,文笔风格非常文绉绉,而比较奇怪的地方在于,虽然和离书上写的内容读起来都是情真意切,文采斐然,但是偶尔却还会出现几个错别字。
这让我不禁怀疑,是不是因为当时都崇尚这种文学之风,以至于那些部分没有什么文采的人,写不出这种有文采质量高的和离书,所以跑去请了一个有文采的人代写,自己照着抄一份?
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毕竟宋朝虽然尚文,但是也不能确定所有人都能成为大文豪嘛!
就拿下面这个和离书为例:
"盖况伉俪情深,夫妇语义重,幽怀合卺之欢,念同牢之乐。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
看着这个文笔,哪是普通人三言两语就能写出来的。
如果你对宋朝人在和离书上也表现地这个文绉绉感受不深的话,可以再来一个后世的婚书,两相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原来宋朝人在离婚这件事情上,也是这么注重仪式感的。
《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青钱》里面就有收录宋朝之后元朝的一份聘书的格式,摘录的部分是这个样子的:
"某州某县某处姓某,今凭某人为媒,某人保亲,以某长男名某,见年几岁,与某处某人第几令爱,名某姐,见年几岁,缔亲,备到纳聘财礼若干。"
元朝的婚书,看起来非常简单明了,几乎没有情感上的拖沓缠绵,可以想见,如果他们要办理和离手续的话,应该也不会像宋朝那样,将和离书写出情书的感觉了。
2、 即便婚前关系再不和谐,和离书上的内容也是非常"讲道理"
宋朝和离书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官方"。虽然我目前还保持单身状态,但是可以猜测,夫妻双方和平离婚的,有,但是一般都是比较少的,更多的都是除去孩子的联系,一辈子老不相往来的那种。
上面也说了,宋朝的和离书在内容上就显得非常有格调,文采斐然,就像是在写情书一样,但是其实这只是一个"套路",他们走的那叫欲扬先抑。
"盖况伉俪情深,夫妇语义重,幽怀合卺之欢,念同牢之乐......生同床枕于寝间,同棺椁于坟下,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
就拿这一道和离书来看吧,前面的内容还非常温婉地将正常神仙眷侣一般的生活给描述出来,接着好听的说完了,就到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一段对现实中婚姻情况的吐槽阶段。
"三年有怨,则来仇隙。今已不和,想是前世怨家......见此分离。"
最后,再将夫妻之间一拍两散的结果道出来。
"相隔之后,更选重官双职之夫......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以和离书的形式来看,宋朝男女和离,倒是看起来非常和谐呢,远没有今天夫妻闹离婚时看起来的各种狼狈。
上一篇:对数求导法-对数求导法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