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鄹怎么读_陬怎么读
孔子,太庙,知礼鄹怎么读_陬怎么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鄹怎么读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鄹怎么读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太庙”就是周公庙。周公是鲁国最初的国君,古代开国国君叫太祖,因此周公,也叫鲁太祖,祭祀周公的庙,也叫太庙。
孔子当时在鲁国得到聘用,作为官员,参与了祭祀活动,因此有机会进入到了周公庙。
祭祀在当时是一件非常隆重的活动,一般非常肃穆,是不允许“每事问”的。但孔子入了周公庙,却“每事问”,因此可以推断,他应该不是在祭祀的时候问的,而是在太庙演礼的时候,为了搞清楚每件事的来龙去脉,所以才“每事问”。
当时有人就问孔子(“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鄹”(zōu)是鲁国的一个邑名,也就是现在山东省的曲阜县。孔子的父亲曾经在曲阜县,就是鄹邑做过邑大夫,当过官,所以别人称孔子叫“鄹人之子”。
这个人于是就讥讽孔子说,“你怎么进到太庙里,每一件事都要问人,谁说你知礼?”
孔子知礼当时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而且他还不是一般的知礼,而是属于礼方面的专家。因此,我们大致能想象出来问他话的人当时的那种不屑的表情。
结果孔子并没有生气,而是在听完对方的问话之后,回答说:“是礼也”。对啊,这就是礼呀!
为什么孔子明知还要故问?难道是想挑刺吗?非也,他在自己知道的情况下,还再问一遍,其实是因为对待学问谨慎,追求实事求是的缘故。孔子这种在学习中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求学态度,本身就是礼的一种表现。
宋儒尹彦明曾说:“礼者,敬而已矣。虽知亦问,谨之至也,其为敬莫大于此。谓之不知礼者,岂足以知孔子哉。”礼的精神,它的核心内涵就是一个敬字,恭敬。恭敬自己,也恭敬别人。
在当时,孔子确实知礼,是礼方面的专家。但是,他的知礼,并非来自于实践,大多都是来源于阅读典籍文献的认知,是“纸上得来总觉浅”。现在他有机会去参加祭祀,现场观礼,能亲自去实践,自然不会放过如此难得的学习机会。
因此,孔子的“虽知亦问”,每事都打破砂锅问到底,并非无知,也不是无事添乱,而是对学问,对礼,从字面上的“明白”,理论联系实际,亲身进行了实践,问明白,搞清楚。这样得来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学来的知识,才真扎实。
这让我想起工作中,也颇多类似的现象与道理。
比如,像我,天天与产品打交道,在工作中,上司就曾经教我,要求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和难题,都要做到彻底的“三现主义”。
何为“三现主义”,指“现场、现实、现物”。简单理解,就在指,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只是听汇报,而是要在发现问题的当时,立马进入现场,看现场,观察分析现物,消除各种误差,准确的把握住问题,挖掘出问题的真正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这种“三现主义”的思想,与我在前一篇解读中讲的“确认”,而不只信任,是一样的道理。也与在这章中,孔子的“谨慎”求学,每事问的治学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按照孔子的话讲,这种精神,其实就是一种礼的精神,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礼的表现,值得大大的倡导和学习。
本文为《古尔读经典》之《古尔读论语》系列第50篇,更多内容,请关注本头条号,查看文章列表。感谢你的阅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96588是哪家银行)-053296588是哪家银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