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鸳笔画(源笔画)
风油精,水印,印谱鸳笔画(源笔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双勾法)
(2)双勾填底法。这种方法是以双勾的基础上,将印文笔画以外的地方以墨填实,以方便上稿之后的辨识,如图:
(双勾填底)
(3)直接描摹法。这种方法直接用毛笔依照笔画勾描,这种方法适合描细白文印(如将军印)和朱文印。如图:
(单勾)
不管是单勾还是双勾,描摹印稿是重要的练习,目的在于获得精准的描摹稿。据启功先生称,齐白石曾以墨笔描摹过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谱》,其描摹之精,几乎不露丝毫笔痕,启功先生第一次看到,以为是用黑色印泥钤制而成的,直到齐白石告知真相,启功先生方才明白。白石老人能在篆刻上取得极大的成就,跟早期临摹印稿下的功夫关系紧密。
2、上石
上面的单勾、双勾,只是为了获得与原谱相近的印稿,获得印稿之后,要把印稿翻转到石面上去,叫上石,上石的具体方法较多,大致有:
(1)、直接反写上石:这其实已经不是所谓的“上石”了,直接就是“写石”了,因此不再多说。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反写上石,并不证明这个人的篆刻水平很高(可以证明熟练程度),反写上石并不证明一个人的篆刻水平;
(2)、水印上石:这是最传统的方法,如陈巨来先生那样的用唾沫上石,其他篆刻名家也有以白芨水上石,大部分印人则以清水上石等都属此类,因为比较传统,也被大多数人认可,甚至认为这才是正宗的上石方法。以前写过一篇专门的文章,题目叫《篆刻入门:水印上石具体如何操作》,有兴趣的可以回看,这里简略说一下流程。来楚生认为,不仅是初学者,即使是具有相当水平的人,亦应当以篆写印稿,水印上石为好,特别是一些印文较多、章法不易安排的印。在临摹时期学会熟练的水印上石技法,对后期创作亦很重要。具体方法是:将印稿纸在印面上,以手掌轻按一下,获得轻微轮廓线,在轮廓线内描摹印稿,写好印稿好,将印稿覆于印面上,使四边对齐,并在侧面以手固定,然后加水润湿(不宜太多,如果太多,可以用纸巾吸掉多余水分),再以宣纸或纸巾(二至四层)覆上,用拇指指甲或者茶杯盖等物研磨,一直磨到表面有墨色渗出即可揭去。印面上字迹显现是把印稿上的墨迹用水洗下留在印面而形成,如果翻印的不清楚,可用笔补描不清楚的笔画,然后就可以奏刀了,水印上石的效果如图(老文章里的配图):
(水印上石的效果图)
(3)、化学材料上石:风油精、洗甲水等等上石方法都属此类。因为这种方法大致都借用了化学反应,因此不同于上述的物理方法,而洗甲水等又有相应的刺激气味,不建议大家使用,倒是风油精上石因为材料易得,上稿精准,对人体无害,是可以推荐给初学者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历来为传统印人反对,我们讨论这中间有一个问题:“水印上石”是用清水将墨汁书写的印稿中墨汁从印稿上浸泡下来留在印面,达到的目的是把我们写好的印稿转移到石面上;“风油精上石”是用风油精将复印或打印的碳粉从纸上转到石面上,达到的目的是把印稿上的碳粉转到石面上。如果说风油精在上石过程中油会泡洇了印稿,水印上石也同样会因此造成印稿线条的损失。过程和目的、结果基本一样,何以风油精上石会被贴上“野路数”的标签呢?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印稿的形成中篆书的学习,“水印上石”的印稿是印人写出来的,风油精上石的印稿是复印、打印出来的,这两种方法中间差一个“写”印稿的过程,传统印人反对的是在风油精上石这个过程中,初学篆刻的学习者会忽视了篆书的学习,而篆书书法是学篆刻必须过关的硬功夫,它牵涉到字法、篆法、章法、刀法的各个层面,不写好篆书,篆刻学习的路基本上是胡同,“风油精上石”本身并无大问题,但它忽略了“写”的过程。因为这种方法也写过详细的文章,标题是《篆刻入门:“风油精上石”的方方面面》,有兴趣的也可以回看,这里也只放一个上石效果图。
(风油精上石效果图)
其实,此外还有复写纸上石,因为初学者大多是从白文印开始,而复写纸上石多用于线条较细的细朱文上石,这里不作详细介绍,待白文临摹完全熟练后,复写纸上石只是一种变化的方法罢了。
需要注意的是:水印上石和风油精上石其中的细节很多,用水、用油的多少,垫纸的厚薄,磨石的材料,反砑打磨时间的长短,用力的大小,都可能影响到上石效果(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把握好这些细节)。大致的要求是:初学者应当多加练习,力争做到5-10分钟完成一方印稿的上石。
(【篆刻课程】之3,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