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云加一笔是什么字(云加一笔是什么字全部)
生态,中国,也是云加一笔是什么字(云加一笔是什么字全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云加一笔是什么字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云加一笔是什么字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否则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
——
时间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代又一代人胸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宏愿,笃行不怠。
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
回望历史、放眼世界,中国有着“现代化不是单选题”的清晰战略判断。全新的世界格局、全新的历史任务、全新的探索实践,总的思考充满了自信与远见:“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
足音铿锵,昂首阔步。走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中国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今天,北京冬奥的绿色底色成为美好的民族记忆,奔腾澎湃的长江黄河挥就新的“母亲河”故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最短时间表”令世界赞叹……中国式现代化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每一步前行,去读懂大党大国——读懂她的历史远见,这件事是“为历史、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去做”;读懂她的人民情怀,“环境就是民生”,为人民谋幸福;读懂她的发展转型,从高速增长阶段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读懂她的胸怀天下,要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大美图景,徐徐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1年春天,全国人大代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走进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总擘画中国式现代化蓝图的高瞻远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总边思考边谋划,‘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描绘的图景里,生态是为历史、为未来去做的大事,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
把时间尺度拉长,时代变迁中的发展问题也会随时间流淌而改变。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日子难不难”到“日子好不好”。小康路上,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发生了变化,也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回望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一路风雨一路歌。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期盼改变“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落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强调“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几十年过去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拥有了更丰富内涵。总判断:“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
这30年的中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高度浓缩的现代化,生态是一道关。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奇迹,“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总深刻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已经落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
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间坐标上,总“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
这十年,走遍了大江南北。“生态”是考察途中最常见的话题之一。云南洱海边“立此存照”;广西桂林,看“甲天下”的山水保护得好不好;青海三江源,问“中华水塔”的生态现状……山长水远,牵挂如初。
向前追溯,“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
再向前追溯,“我曾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生活多年,当时那里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百姓生活也陷于贫困。我那时就认识到,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
2021年秋天,总回到陕北,来到一个名叫高西沟的小山村。曾经,当地以为“多刨一个‘坡坡’,多吃一个‘窝窝’”,却是越刨越穷。
山顶,秋风习习。总举目凝思。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好一幅色彩斑斓的大写意!那是几代村民拍崖畔、筑地埂、垒埝窝的耕耘,那是当地在执着探索中蹚出的一条黄土高原生态治理之路。
一个立志于千秋伟业的大党,如何权衡治国理政中的轻重缓急,考验智慧、见证勇毅,彰显的是远见。一系列根本、开创、长远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思想在丰富实践中孕育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转折、全局的变化。
对于一城一地,生态的影响举足轻重。
雄安新区,坐拥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九河下梢,烟波浩渺。总2019年初考察时,回想起选址的考虑:“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淀,而非损害白洋淀。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再拿青海三江源来说,总多次谆谆告诫:“不能拿‘中华水塔’去换一时的GDP”“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在全国大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说到生态,总多次强调一个词,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是什么?中国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答案。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锣密鼓。过去九龙治水,“环保不下水”“水利不上岸”“海洋不登陆”。总指明方向:“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新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一系列法律法规或制定施行、或修订完善,总称之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全局之计,长远之策。“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成为行动纲领。
这是百年大党写在现在、写给未来的一份答卷。
“我们一定要取舍,到底要什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郑重宣示,是观察今日之中国的关键。
“我们一定要取舍,到底要什么?从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出发,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从改善民生的着力点看,也是这点最重要。”2013年春天,在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总的话掷地有声。
上一篇:流漓-榴莲视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