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十八描)-十八描描法及特点
线条,技法,笔法(十八描)-十八描描法及特点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战笔描】
又叫战笔水纹描,宋《宣和画谱》上有这样的记载:「周文矩,金陵句容人也,……善画,行笔瘦硬战掣。」其中的「瘦硬战掣」一语,可视为战笔水纹描的原始依据。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画当时文人士大夫弈棋聚会的情景,画中人物,笔法简细流利,衣纹线条呈现出曲折战颤之感,与画谱上的记载基本相符。
【减笔描】
这是一种行笔速度快,线条简约的画法。其特点是侧锋行笔,画出的线条既概括简练,又富于变化,行笔速度快时尤显其笔力强劲。较为典型的作品是梁楷的《太白行吟图》,画诗仙李白行走吟诗的情形,全画除头部及五官用细笔勾描外,衣裙则用大笔四、五笔淡墨画出,纵笔挥洒,诗人吟咏时的神情就跃然纸上。梁楷的这种减笔线描把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准。在宋以后,梁楷的减笔划启发了一部分文人画家,对日本的绘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枯柴描】
枯柴描与减笔描在用笔上并无多大区别,只是前者渴笔较多,后者干湿并用。如宋代龚开的《中山出游图》,锺馗衣纹都用偏锋,渴笔划出,线上叉开时还会产生飞白的效果,一如枯柴高悬。明代画家多採用这种描法,如吴伟、张路、周臣等画中人物服饰中的线条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
【蚯蚓描】
这种描法要求把篆书笔法融于画法之中,似篆书般圆匀遒劲的笔法,以外柔内刚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衣纹。如明代丁云鹏的《补纳图》,画中衣纹线条墨色秀润简劲,用线简洁,细劲平直,很好地体现了外柔内刚的衣纹特徵。
【橄榄描】
橄榄描用笔起迄极轻,头尾尖细,中间沉著粗重,所画衣纹如橄揽果实,故而得名。周履靖、汪玉认为此法为颜辉所创,如颜辉的《铁拐仙人像》,衣纹线条採用颤笔划出,头尾尖细,中间的线条粗如橄榄。
【枣核描】
枣核描用尖的大笔绘就,虽与橄榄描相似,但线条节奏较之更柔和,故线条更显自由。枣核描运用大笔挥洒,中间转折顿挫圆浑,呈枣核状。由于线的转折剧烈,中段自然鼓起,再加上线条短促,所以枣核描较适宜表现麻布的质感。如清代金农的《锺馗图》,就是典型的枣核描法。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