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芦花荡主要内容概括)-芦花荡主要内容概括20字
情节,人物,作用(芦花荡主要内容概括)-芦花荡主要内容概括20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芦花荡主要内容概括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芦花荡主要内容概括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说阅读大体分为以下三步:1.浏览全篇,理清要素;2.析取各要素的意义,明确作品的意图和主旨;3.研读题干,比对文本,整合前两步结论作答。
高考命题方向:赏析故事情节;赏析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鉴赏表达技巧;探究作品意蕴。
鉴赏故事情节
1、小标题式概括
(1)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最后一节课》,按时间线索可概括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2)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可概括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2、表达式概括
依据线索,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3、分析情节作用
故事情节一般有这些作用:
①对情节发展而言,或情节更曲折生动,或引出下文,或埋下伏笔,或做铺垫,或设置悬念,或推动情节发展;
②对人物塑造而言,更好的表现人物某种格,完善人物形象;
③对环境描写而言,使环境更有典型;
④对主题发展而言,丰富和深化主题;
⑤从作者构思和读者阅读角度分析,如,行文有节奏感,制造波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
⑥结构上的作用,“呼应标题”“照应文段”“卒章显志”“意料之外,情节之中”等。
归纳起来小说情节就是两大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主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文故事的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位置不同,作用亦不同:
小说开头段作用
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作用:
(1) 悬念式: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2) 写景式
小说中间段作用可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前后情节的关系;
②考虑情节与人物格的关系;
③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1) 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突起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2) 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
(1) 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
(2) 以物件为题,往往具有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隐含多重含义、寄托作者情感等作用。
(3) 以形象特征为题,具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主旨等作用。
答题规范:
1、情节上起xx作用。为xx情节发展做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xx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
2、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了xx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xx的形象。
3突出小说主题。揭示(表现、突出)了xx,有利于表现xx的主题。(按总分结构作答)
赏析人物形象
(1) 主要人物的作用。即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要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反映的主题和意图考虑。
(2) 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③同主要人物一同凸显或揭示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3) 物象的作用:①突出人物格,深化小说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③衬托环境 ,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丰富文章内容。
答题规范:
1:题干若问“xx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答题模式为:总分:先用一个词或短语或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一个定分析概括,然后再从文本中找出文字依据。
分总:先从文本中找出文字材料,再用一个词或短语或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一个定分析概括 。
2:题干若问“xx具有怎样的格特点”,模式:xx的格特点为①xx。②xx。
依分分条作答
欣赏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
(1) 具有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 渲染气氛,为后文刻画人物做铺垫;
(3) 烘托人物格,或揭示某种心理;
(4) 展开、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
(5) 深化主旨;
(6) 象征或暗示主题。
答题二种模式:
1:自然环境本身(交代xx时间,交代xx背景,营造xx氛围,渲染xx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2:xx具体描写了xx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xx气氛,渲染(定下)了xx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xx的思想感情;为下文xx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了xx的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
(1) 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
(2)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格;
(3)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4) 推动情节发展;
(5) 象征或暗喻。
答题规范:
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xx,为xx活动提供了背景,与xx(情节)形成对比。
2:烘托(衬托、映衬)了xx(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xx的形象。
3:触发xx思想(情感)的转变,推动了情节发展。
鉴赏表达技巧
近几年对表达技巧的考察很少考查“用了什么技巧”,多是考查对技巧的赏析,谈谈表达效果等。
1、人称作用:
①第一人称,叙述情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①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的展现人物内心的世界,反映人物的格特点;
②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用于刻画人物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募人物的语态,收到特殊的效果;
③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格和主题;④间接描写,烘托、衬托主要人物的格特征。
叙述方式的作用:
①顺叙,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次序井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