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碳酸银是沉淀吗)-碳酸银是沉淀吗初中
物质,原子,物体(碳酸银是沉淀吗)-碳酸银是沉淀吗初中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亚里士多德认为,空间和时间都是连续的,任何在连续的三维空间中占据一定体积的物体,原则上都是无限可分的,因此原子不可能存在。但亚里士多德也赞同一个物质以可被分解成某种最小要素,最小要素并不是原子论者所理解的原子,因为最小要素原则上仍然是可分的,只是在被分割到一定地步时就无法代表原来的物质,也不再具有原物质的特。17世纪的哲学家们认为,这个世界有可能是上帝设计的,但其运行机制至少在表面上似乎并没有受到神的干预。
17世纪著名的医学教授塞纳特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金属银溶解到硝酸中,产生了一种新的不同于原始混合物的硝酸银。如果银的粒子只是溶解到硝酸中的话,那么反应后的溶液在过滤时,应该会留下残渣,然而事实上并没有。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钾之后会产生碳酸银沉淀。这些沉淀物经过滤、洗涤、加热之后会再次得到“原始状态”的银。很明显银的最小要素在整个化学转化的过程中,是一直保持不变的,因为它们在实验的最后又恢复了当初的状态。塞纳特给出结论:银的最小要素同时也是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每一种化合物的最小要素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些化合物的质却与参与反应的原料截然不同。所以,物质的形式本身可以发生改变并形成一种新的形式。
机械哲学家们利用自己的才能,开发出了一整套用于系统观察与实验的技术设备,包括望远镜、显微镜以及真空泵。在机械哲学家忙着改进他们的实验仪器时,古典现代哲学家则开始在定义上面做文章。笛卡儿认为,我们只有从绝对真理中,才能获得确定知识。洛克认为,分割物质得到的产物往往都会保留着某些固有质或称之为第一质,例如形状、硬度、在空间中的延展和运动方式。但物质也存在第二质,这个质并不是固有的,而是通过与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可是在贝克莱看来,将二者区分开来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你能想象出来一个拥有形状和硬度,同时却不带有任何颜色或声音的物体吗?休谟对此表示赞同:如果有什么东西存在于我们的感知之外的话,那么我们就无法了解它,所以讨论这个问题就没有意义了。对于许多一直致力于寻找经验证据的机械哲学家来说,他们非常信任自己的实验仪器,他们发现自然的规律居然是用数学的语言书写的。
牛顿坚持认为,一个物体的形状、硬度、不可穿透、运动方式、惯都来自某些相同的特,而这些特在物体的“最小部分”都会有所体现。宏观物体的可见质和行为,完全可以通过组成它们的微观原子的质和行为来理解。牛顿在《原理》的开头说:物质的量是起源于同一物质的密度和大小联合起来的一种度量,通过由极精确的单摆实验,我发现它与重量成正比。牛顿的这个框架建立在约定俗成的距离和时间测量单位之上,对物体运动的任何观察和测量都需要在能够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框架之下进行。牛顿认为,每个物体都有一个固有的质量就是该物体所含的“物质的量”,质量可以阻碍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而这一部分质量称之为惯质量。
牛顿构建起了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施加的外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为止。牛顿认为,这种外力就是“作用”,只会在作用期间产生影响,一旦作用结束,物体将保持新的运动状态并且继续运动直到另一个力作用于它为止。静止的物体没有速度,也就没有动量就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改变量由牛顿第二定律决定:运动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力的大小成正比,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成一条直线。牛顿指出,金木水火土星其中每颗行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轨道周期T,与各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r的3/2次方成正比,这一关系稍做整理就是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牛顿后来使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并得到结论:如果两个均匀球体之间互相有引力作用,则任一球体受到另一球体的引力大小与两个球心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是外加的,而引力似乎是一种“超距作用”。相距很远的两个物体可以隔着一段空间相互作用,其间没有任何明显的传递介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