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敢以烦执事(敢以烦执事的执事)
情境,小组,晋国敢以烦执事(敢以烦执事的执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敢以烦执事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敢以烦执事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背景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选自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是先秦诸子散文内容学习。学习本单元,一是体会议事说理的技巧,二是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当下语文学习中,“情境化”是近年来高考寻求改革的突破点,也是当下课堂教学中的热词。“创设真实情境,让学习真正发生”“创设真实情境,成就精彩课堂”“创设真实情境,触动生命体验”成为教师教学设计孜孜以求的目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巧妙负载课堂学习目标,对学生具有较好的激发与唤醒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学习背景,在教授本课时,我尝试进行整体化的情境设计,并将问题巧妙融入情境的不同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探讨问题的兴趣,完成课堂教学。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仁智班同学在预习完《烛之武退秦师》之后,对这则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穿越春秋”学创小组同学也在课外时间展开了热烈讨论。下面是他们讨论的文字稿,不妨也让我们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来吧!
投影展示讨论一:
小组成员1:晋、秦两国联起手来搞事情,欺负一个小小的郑国,就像两只狮子欺负一只小绵羊,不讲武德。
小组成员2: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吧?晋国打郑国,也是有理由的。
教师提出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大家认为文中所说理由充足吗?
要点点拨:此处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背景,在春秋争霸的时代背景下,出兵攻打他国的真实目的。
投影展示讨论二:
小组成员3:这就是借口!晋国就是想灭了郑国,通过蚕食小国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土。
小组成员4:看地图,我不明白的是,秦国距离郑国很遥远,中间还隔着晋国,为什么要出兵打郑国呢?再说,晋国自己打不了郑国吗?干吗还要拉上秦国?
教师提出问题二:大家能帮他解答这个疑惑吗?
要点点拨:晋国拉上秦国,有占领道德高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考虑,现代社会中某些霸权国家的做法与之相似;秦国愿意出兵帮助晋国,既有“秦晋之好”的姻亲关系,也有秦穆公向中原诸侯炫耀实力的私心。
投影展示讨论三:
小组成员5:真是人帅话不多,我觉得推荐烛之武的佚之狐很不简单,很有远见。
小组成员6:我不同意。佚之狐就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国家有难他不敢承担,却让烛之武去,大大地狡猾。
小组成员7:烛之武、佚之狐,他们的名字很奇怪啊!
问题设计三:文中佚之狐话语并不多,大家如何评价佚之狐?
要点点拨:教师引导学生细品佚之狐的话,从“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两处细节,可以品出佚之狐对烛之武非常了解、信任,同时也非常有远见,他洞察到秦穆公与晋文公之间是可以离间的。此处还可以补充古人名字特点,增添学习乐趣。
投影展示讨论四:
小组成员8:烛之武一出场就满腹牢骚,我觉得他很不情愿。于是郑文公就以“好自为之”的态度威胁他。“许之”是不是烛之武害怕郑文公才去的?
小组成员9:烛之武虚度人生不是他的错,有点牢骚很正常。但他还是非常识大体的,放弃私怨护卫国家,我不认为他是害怕才去的。
小组成员10:他夜缒而出独自一人见秦伯,淡定冷静从容勇敢,我给他点个赞!
小组成员11:我也给他点个赞!我想写一首诗赞美他。
问题设计四:课后作业——学完本课后,请根据你对烛之武的认识,为他写一首现代诗,诗行不拘长短,表达对他的赞颂之情。
投影展示讨论五:
小组成员12:一场迫在眉睫、血雨腥风的灭国团战,队形都摆好了,烛之武却凭一己之力在云淡风轻中消于无形,我真是深刻领悟到古人“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的评价了。他是所有外交家学习的楷模!
小组成员13:哈哈,你将来不是想考外交学院吗?那我们来分析一下烛之武的说辩艺术,看看他为什么能成功。然后请你来点评一下,如何?
问题设计五: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是本文的核心,他的游说里蕴含着怎样的智慧,体现了怎样的语言艺术?请大家各抒己见,参与到讨论中来。
要点点拨:这是本课的核心问题,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分析与讨论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此处需要在主问题基础上设置支问题,逐层深入地探究文本。
(1)这段说辞,整体上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2)请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然后分析其说辩语言的智慧。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第一层:坦率示弱——置身事外,博得好感。
第二层:揭示利害——亡郑厚晋,存郑利秦。
第三层:以史离间——晋君无信,无厌阙秦。
第四层:晓之以理——正视现实,正确抉择。
投影展示讨论六:
小组成员14:我觉得大家说得很好,对我启发很大。“春秋无义战”,但他们又忌讳“师出无名”,总得找个借口,所以武力征伐也无非围绕一个“利”字,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小组成员15:未来的外交家果然见解深刻。那我可不可以说,烛之武就是深刻洞察到了秦晋之好背后也有严重的利益冲突,所以他巧妙利用了这种矛盾,达到了保全郑国的目的?
小组成员16:不过兴师动众来了一趟,却被秦国放了鸽子,我觉得晋文公心里肯定很窝火。为了不空手而回,不丢面子,打一仗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问题设计六:大家同意宇航的观点吗?晋文公进行了怎样的选择?你们觉得晋文公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要点点拨:秦晋联盟围郑,秦不仅撤兵还留下将领保护郑国。联盟瓦解,再攻打郑国,既失了道义,又得罪秦国,还大大降低了灭郑的可能。晋文公在权衡利害得失之后,无可奈何又冠冕堂皇地撤兵。
课堂小结:
师:大家的讨论结束了。《左传》以其高超的辞令艺术,塑造了烛之武这样一位集_______士、_______士、_______士于一身的外交家、老人家的形象。
要点点拨:志士(深明大义)、勇士(夜入秦营)、辩士(机智善辩)
而同样的历史事件,司马迁的《史记》里只有寥寥48字,并且连烛之武的名字都没有出现。
“三十年,穆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穆公乃罢兵归。晋亦归。”
(《史记》)
或许那个时代,在司马迁看来,这样的事真是再平常不过,烛之武也就是个跑龙套的。但烛之武真的是太优秀了,即使跑龙套也跑出了大腕水准,一战封神——雄辩之神,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机智勇敢的老人。
上一篇:美心防盗门怎么样_美心防盗门厂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