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陈希亮(陈锡亮结局)
苏东坡,凤翔,知府陈希亮(陈锡亮结局)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陈希亮任陕西凤翔知府,适逢凤翔饥荒,陈希亮命令粮官借发官仓十二万石粮谷赈济饥民。粮官深恐此粮借发出去后难以收回,便不敢借发。陈希亮以自身担保放粮,饥民得以度过饥荒。当年秋收后,广大饥民感激陈希亮借粮赈济之恩,主动全部归还了借粮,上下无不敬服陈希亮。老百姓更感恩戴德,称他为“陈青天”。
陈希亮的宦海生涯是从任长沙县令开始的。陈希亮一到任,就办了个轰动朝野的案子。国师海印和尚依仗着有章献皇太后家为靠山,又与朝中一些权贵交往密切,侵夺长沙县的百姓田地没有人敢去管。当时年幼的宋仁宗刚刚即位,由章献皇太后主持朝政,陈希亮在查获海印的大量犯罪事实后,仅以小小的县令将海印逮捕法办,其正气与胆量,并不比包拯逊色。一时间,全县为之震惊,老百姓更是感激他,暗暗称他为“陈青天”。
海印案还未彻底平息,陈希亮又遇到了“郴州竹场案”。湖南郴州的一些输粮户伪造凭证充当税粮,东窗事发被拿下,输粮户都将被处。看着卷宗,陈希亮不禁怀疑:贫穷的输粮户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怎么可能造假呢?他派人去郴州调查真相,发现是竹场的官吏在捣鬼。结案后,宋仁宗特赐给陈希亮五品官服,在百姓中“青天大老爷”的美名也传得更响了。陈希亮奉诏出使契丹国,途经甘肃天水,遇于阗国使者入朝返回路过秦州。秦州经略使以贵宾礼接待于阗使者,使者十分骄横,不但毁坏驿馆器物,而且纵容随行人员上市抢劫财物,街上的商户惧怕不敢开门营业。陈希亮听到后,以朝廷钦差使者身份,派人给于阗国使者送去大宋法令,并下军令状警告“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于阗使者深深的被震慑,严令随从不得胡为,并依礼前来参拜钦差陈希亮。陈希亮也待之以礼,设宴款待于阗使者并相送出境。
陈希亮任开封府有司时,开封福禄寺的胜塔被火烧毁,朝廷下诏命重新建造胜塔。陈希亮预算重建此塔需耗资三万银两,便上奏朝廷说:“现在陕西正打仗急需军费,希望朝廷能将造塔的三万银两转支给陕西边防作为军费。”于是,朝廷准奏下诏停止重新建塔。皇后外戚沈元吉对一民女强行非礼,而且还把那位民女的丈夫活生生地打。案发后,开封府便将这个案件交给了陈希亮主办。那个沈元吉受不了公堂威严,竟给当堂吓。沈家诉告陈希亮,皇帝下令弹劾陈希亮以及几位办事的官吏。陈希亮见此情景,便慷慨激昂地说道:“杀此贼者只有我一人,无关他人。”这样,他就把罪过一人独担,被免官贬为平民。不久之后,当时的湖北房县群寇四起,甚至还杀了一些地方官吏,名臣富弼便推荐陈希亮去那里“扑火”。他就在那里想尽一切办法,搞地方团练,严惩腐败,安顿百姓,弄得风生水起,一片叫好声。
很难相信《清明上河图》中看到的那座绝美虹桥的设计者就是陈希亮。汴河作为北宋的生命线,航运十分繁忙,汴河改道流经宿州,宿州的汴河大桥常被洪水冲毁。陈希亮任宿州知州时,亲自设计并指挥在宿州汴河上建造了用巨木架空而成的没有墩柱的飞桥。此桥建成后,桥下既可行船,洪水也畅通无阻,大桥再也不会被洪水冲毁。为此,朝廷下诏褒奖陈希亮,并制定法令推广此类桥。后来,开封)至安徽泗州的汴河上,都依此法建造了“叠梁拱桥”,这才有我们在《清明上河图》中看到的那座绝美虹桥。陈希亮良好的政声,与他的才能和品德分不开。他一生嫉恶如仇,从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能断案,会治军,可外交,擅工事,堪称一个政绩卓著、万民爱戴、官声遗泽人间的榜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蟛蜞怎么读(彭玘怎么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