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劳停驿 劳停驿诗歌翻译及赏析
诗人,数量词,红桥劳停驿 劳停驿诗歌翻译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首联写送别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被贬谪以来,亲人相继离世,此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颔联集中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六千里”“万”“投荒”“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颈联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尾联则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1.审题。题干要求单一明确:赏析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2.颔联中数量词有四个:一身、六千里、万、十二年。一身:孤独、困厄。六千里:路途遥远。万:生存艰难,屡遭不幸。十二年:困苦时间长。在漫长的时间、广袤的空间中,一己的孤单与痛苦之甚之深,便极醒目地凸显出来。
3.联系背景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数量词在本诗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4.对每一个数量词运用的妙处按一定顺序分别作答。
参考答案:“一身”概括了诗人孤苦伶仃的凄惨现状;“万”使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从空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之遥;“十二年”从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4.叠 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题示例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①。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②。
【注】①〔香篝渐觉水沉销〕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香篝〕薰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 ②〔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诗意赏析〗
该词是辛弃疾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交代词人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进发。接下来的两句,词人描写了周遭的景象。身边的山脉层层叠叠地排列,路旁的花儿虽只是一些山间野花,但盛放得分外娇艳。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使词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行人历历在目,这里的“人”指穿着戎装的战士们,因为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们伴随着骏马的嘶鸣声前进着,前面的队伍已经越过小红桥。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愁边剩有相思句”写词人为寻觅佳句而生“愁”。“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有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唱、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了。
题: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
1.审题。题干要求分析“表达技巧”,对象是“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根据语感,可知题干中还隐藏着没有明言的条件,即分析“人历历,马萧萧”中的叠词使用效果。
2.从内容看,“人历历,马萧萧”写成队的人马行走,声形兼具,生动形象;从形式上看,极富韵律感,富有音乐美。
3.“旌旗”是借代修辞手法的使用。
4.抓住了这些要点,即可组织语言作答。
参考答案:使用了叠词、借代的修辞手法。“历历”“萧萧”使用叠词手法,生动描写出了人马行进的状态,增添了语言的韵味;“旌旗”使用借代手法,形象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为后文抒发自己的高兴和喜悦心情作铺垫。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洗衣机e2故障处理图解 缇庤彵娲楄鏈篹2鏁呴殰澶勭悊鍥捐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