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信邮资标准_最新平信邮资标准
邮资,香港,平信平信邮资标准_最新平信邮资标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发行这些三水等岭南风景明信片时,除了整张图案的外,还有类似这种微缩全部图案的杂图片。即这张明信片的五个图案,实际上还有一图一片的版本。因为是同系列发行,这五个景象中另四个也有可能是三水或附近地方,这需要慢慢破解谜团。想不到我天天苦寻三水,原来在我尘封的箱底之中早有收藏。这张明信片可以见证百多年前三水及岭南景象。至于那一个景是三水?在这先卖个关子,大家也可以先猜猜,以后我会再公布。
图8,1946年浙江金华-香港怪邮资封
图8则是一件当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怪封,这是一件浙江金华1946年2月20日-香港2月26日航平,寄件人刘达云使用了自印的专用封,可见对外通信量颇大,说不定还是个小名人(网上有同名的红色人物)。封背贴了百城二版孙像10元三枚、烈士21分改上框国币50元两枚,邮资共130元,因浙江并无航线,本件需取道上海续航,所以邮程历时六天才到达,常算快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其后平津、沪京等重要城市陆续沦陷,刚构建起来的国内航空网络被大肆破坏,航线也大幅减少。到了抗战后期,仅余西南、西北地区的数条航线存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沦陷区随即陆续恢复和被接管,当务之急就是把最快捷的空中交通恢复起来,航空网络在这一年开始重新构建,到了1946年已经全面恢复。所以1946年是中国航空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从航空发展史和航空邮史来说,都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个人重点收集和研究1946年的国内航邮,并编组邮集、著书立说。无论是邮集还是著作,都曾在国际邮展上获得大镀金奖项,为国家取得了荣誉,为提升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实力做出了一定贡献。
因香港当时为英属,故大陆寄香港的邮资一向特殊。大体就是高于国内互寄邮资,但又低于国际邮资,就是国内邮资与国际邮资中间。如1902年4月8日实行的新邮资,国内平信为1分,国际平信为10分,但寄香港为4分。
后来邮资陆续有调整,平信等非给据业务调整为与国内互寄相同,表达的重要信息就是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按国内邮资计费。但如果寄的是挂号,挂号费则按国际邮资计算,因为这是中国与英国两个不同的邮政体系,手续上也按国际邮件处理。
图9,1945年10月1日-1946年4月30日邮资表
如果按1945年10月1日-1946年4月30日邮资表来计算(图9),这时期寄香港平信20元,航空3元,这件航平邮件仅需23元即可。退一步来说,就算它是航空挂号,它的邮资也只需要再加国际挂号费50元,也即73元即可,这个130元无论如何也对不上。
最接近这个邮资的业务则是航空超重挂快,邮资组成是:平信20元+航空6元(3元×2)+挂快100元。即本件重11-20克,平信因是20克一个单位,并不超重,航空是10克一个单位,所以超重一个单位,邮资共126元,多贴4元。
但无论是挂号还是挂快,寄香港都需要有挂号信息或贴国际挂号条,这个封上完全看不出这些给据邮件信息。封上没有写明更没有贴挂号条,背面也没有挂号残条,对光再三照射,航空签条下也没有任何挂号文字或信息,可以确认它就是航平业务而已。
那么它的邮资到底如何计算?其实很简单,是金华这个邮局误把寄英属香港邮件当成寄欧洲国际邮件来计费,知道这个原因之后,邮资问题即时破解。在1945年10月4日-1946年5月21日间,寄国际平信邮资30元,寄欧洲的航空邮资每5克为50元,本件重6-10克之间,它的邮资是这样算的:平信30元+航空100元(50元×2)=130元。至此,这件困扰我很久而被我束之高阁的1946年寄香港航邮怪封,终于让我破解它的邮资谜团。而这种寄香港错当国际邮件计费的特例,也是我目前仅见,为我的收藏增添了异彩,乌鸡也从此变凤凰。
实物所见,寄香港邮件以广东为多,其它大城市也有一些。抗战恢复初期金华寄英属香港的航空业务肯定很少,所以营业员也搞不懂,误当成寄欧洲(英国)邮件来计费,摆了个大乌龙。而寄件人也白白多纳了五倍多的邮资,原本23元就可以寄香港的航平,却花费了130元的国际超重航空邮资。
图10,1946年上海-香港航挂
图10是上海24支局1946年2月23日-香港航挂(图1),由“善后救济总署”寄香港东亚银行801号“善后救济总署九龙储运局”,可见证抗战余音。
封上共贴有中信版孙像3元两枚、百城二版孙像20元一枚、重庆中华版孙像10元五枚,邮资共76元。它的邮资组成是:平信20元+航空6元(3元×2)+挂号50元。即本件重11-20克,航空超重一个单位,邮资完全符合。
本件可见,它的挂号邮资高于国内的30元,与国际挂号相同。在手续上同样按国际邮件处理,正面贴了一张全英文的“R”挂号条,这是国际邮件上使用的单式。此时寄香港挂号邮件没有盖落地戳,但有一个不大清晰的“R1?”邮差小戳,正面还有一个手指形的香港贴条残迹。
同在1946年2月寄香港的两件航邮实例互相比较,可以佐证这个乌龙邮史。通过不断的提高和认识,温故而知新,不但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邮史谜团,还增添了很多知识与乐趣,这正是收藏与学术研究的意义所在。◆
文后欣赏:10月20日民国不同邮戳实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洮的拼音)-滔的拼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