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面纹方鼎(人面纹方鼎的背景介绍)
人面,宁乡,青铜器人面纹方鼎(人面纹方鼎的背景介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然而,这个青铜器太沉重,且山路比较困难,他背了一会儿就累到不行。想到这里,他对其更是怨恨,直接拿着大石头,朝着青龙器砸了过去,将其砸成了十几块碎片,这才放在竹篮里背着下山,并朝着废品站走去。
到了废品站后,老板见这么大家伙,顿时喜笑颜开,不过至于这个东西是什么,老板并不关心,毕竟这些废铁最后都要运送到冶炼厂进行冶炼,没有其他的作用。
简单测试一下,发现它是一种铜器。黄某一听,铜比铁值钱啊,这次自己可得多换几个锄头。在一番讨价还价后,他用锄头换来了三把新锄头,一时间笑得合不拢嘴,拿着锄头兴奋跑回家里。
而此时这些化为碎片的方鼎,已经被放到废铜区,等待着货车的到来,从而完成“回炉重造”的使命。
专家苦寻2年复原当时那个年代,很多农民不认识的东西都被卖给废品站回炉炼钢,这其中不少价值连城的宝贝也遭到了破坏,这对国家来说是一大损失。上级发现这种情况后,要求各地博物馆都要安排人员去废品站挑拣,以防止那些文物被回炉炼钢。
而宁乡地区也不例外,有专人在毛家桥废旧铜铁仓库进行筛选核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国宝。过了几天后,一个挑选文物的技术员找到了其中一块碎片,并认出了它是青铜器。
要知道青铜器距今两三千年,每一件珍品都价值连城,这个碎片的发现,立马引起了文物专家的重视,并对文物残片进行了苦苦寻找,不过每天都会产生那么多废铜废铁,想要寻找碎片难度很大。
专家经过打听后,找到了废品站的老板,询问碎片的来源,在层层询问下找到了黄某。面对专家的提问,黄某讲述了那个器物的基本形状,文物专家听了后,认为它应该是青铜鼎,如果消息确凿,那必然是一个国宝。不过听闻黄某描述的“人面”图案,专家有些疑惑,毕竟青铜器基本都是兽面纹。
不过有了这一线索后,专家知道这个文物重中之重,连忙封锁长沙毛家桥废旧铜铁仓库,并进行仔细的清理,在接连一个礼拜的清理中,找到了十多个残件,并将其运送到省博物馆。
专家张欣如立即对其进行细致的修复,在紧张的修补中,将其拼接成一个方鼎,不过鼎的底部和一条鼎足还是没能找到。
为了能让方鼎更好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专家对其安装了条假腿,在细致的鉴定之下,确定这个青铜鼎是商代杰作,且还是十分罕见的“人面纹”方鼎,可谓是独一无二。
因这个方鼎价值珍稀,专家不忍它有残缺,这之后专家依旧苦苦搜寻它的残片,并祈祷不要回炉重造。后来工作人员顺着那批货物的运转线路,认为鼎的足部和底部应该在株洲废铜处理站,就这样在细致的排查之下,工作人员又发现了部分底部、鼎足残片。
意外的是,两年后,鼎足被挑拣文物的师傅找到,并连忙送到省博物馆,考古专家兴奋不已,连忙将方鼎的假腿拆掉,换上了原本的鼎足。但直至今日,大禾人面纹方鼎仍不是一体的,还缺一个底部。
“大禾人面纹方鼎”的独特之处
在专家的研究下,发现这个青铜方鼎呈现长方形,口沿外翻,双耳竖立且肥大,上有勾云纹、下为手爪形纹饰,腹部有扉棱,且有齿状凸纹,整个鼎显得庄严且有气势。
鼎腹4个面为浮雕式的人面是,足上部为兽面纹,整体构造层次分明,清晰细腻,艺术价值非常高,引来了艺术家的称赞。
此方鼎之所以名为“大禾”,还因鼎内的铭文“大禾”两个字,当然,有专家认为,依照商朝的书写习惯,应该读为“禾大”。其中“禾”这个字表明谷物成熟后,谷穗硕果累累,从而出现了下垂状,长势比较茂盛,且和旁边的“大”相齐,寓意长得和人一样高大,应该是农业上迎来了丰收,制作此鼎进行纪念。
在商朝时已种植稻麦黍等作物,不过它们的个头并不是太高,可能是当时的百姓为了祈求丰年,希望农神能保佑谷物丰收,使得庄稼长得像人一样高大。
不过最让人诧异的是“人面纹”,在商周时期青铜鼎普遍都是兽面纹,可谓是十分常见,兽面纹又称饕餮纹,当时的古人利用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多种动物的面貌为特征组成幻想中的怪兽纹理,从而让方鼎更显威严。
商人不管什么事情都会事先进行占卜,大到战争、祭祀,小到求雨、看病、出行,都会通过占卜寻求上天的意思,可以说祭祀是商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方鼎作为祭祀用具,其地位自然是非常之高。
能在这么重要的器物之上铸造纹饰,也能彰显纹饰的重要,而将神秘的兽面纹雕刻在青铜礼器之上,也显得方鼎有着神秘的力量支配,并依靠其向神灵寻求庇护。
而“大禾人面纹方鼎”的四周装饰着醒目的半浮雕人面,专家发现,人面纹应该是“半人半兽”,应该是有角、有爪、有头的“超人”,不过躯干受器物的局限没有表现出来。
那么此“超人”是什么身份呢?专家认为可能是蚩尤、祝融、饕餮、黄帝、邦君等,当然也可能是商人崇拜的祖神。史前文明中“半人半兽”的图腾多是祖神崇拜,体现着华夏人的尊祖情怀。
例如《山海经》中就留下了很多“半人半兽”的画面,它们多为始祖或英雄,其创作方式为人的外形加上动物器官以及神秘的力量。
也就是说,“半人半兽”可能是某个部落的先祖或英雄,也可能是依赖信仰之力凭空创造的“文化英雄”,“大禾人面纹方鼎”中的半人半兽,应该也是出自于此。
2007年时,青铜器专家刘森淼认为,“禾大”应该和禾侯国有关,其依据是在殷商甲骨文中发现了“上丝禾侯”,也就是说,一个名为上丝的人拜见禾侯。
“侯”就是诸侯,可能“禾大”是一个上古诸侯国的称谓,至于位置应该在今天的宁乡县,“大禾方鼎”或许为诸侯王所使用的祭祀器具。
不过直到秦汉时期,长沙才作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在此前的史籍内并没有对其的记载,而在楚国开疆扩土来到长沙前,这里是蛮荒之所,和中原文化圈格格不入。但从20世纪30年代,宁乡县就陆续科考出了四百多件青铜器,它们不管是在器型、历史以及人文艺术价值上都不属于殷商文化的青铜器。
而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被列为10大国宝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商代青铜器,展现了商周时期的高超铸造工艺。不过宁乡发现的青铜器,并不是从遗址中挖出来的,而是农民在偶然间意外挖取,部分青铜器更是流出国门。
从青铜器的构造、纹理来看,应该是受中原文化圈的影响,毕竟这些文物和殷商出土的文物没有太大差别,特别是四羊方尊的器物形貌风格和中原大同小异。
刘森淼还提出,“大禾方鼎”的人面图像女特征比较多,如眉毛弯如月亮,脸庞圆润,嘴唇丰满且没有胡须,它的目光深邃,威严中有带着祥和,耳朵下还有着瓜形坠饰,足以可见这是一张地位高超的女人面孔。
可能是当时母系氏族的“女权崇拜”,当时宁乡的诸侯王应该是一位女,而这个方鼎的人面或是女统治者的真实写照。
上一篇:敫怎么读_峤怎么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