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仁丹胡_人单货合一
日本,广告,日本人仁丹胡_人单货合一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仁丹胡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仁丹胡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北京有句歇后语,叫“日本人卖仁丹——没安好心”。
1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占领。
当时,台湾很多地方还没有被开发,原始森林众多,很多日本人不适应当地的瘴气和酷暑。
后来,有个名叫森下博的日本发现,当地百姓用月桃种子做出来的一种药可以治疗暑热眩晕、恶心呕吐。
森下博跟着当地人学会了制作方法,回到日本后,他找来药剂师和汉学家,用得到的配方制成了一种药丸,名字就叫“仁丹”。
“丹”取道家“炼丹”之意,而“仁”则取自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仁丹”不仅名字好听,价格和功效也虏获人心。
一大包装420粒,只花9毛钱就能买到,而最小包只卖1毛。
这种药丸治不了什么大病,主要用于避暑和清凉。
因为价格便宜、效果好,再加上日本人大规模地宣传推广,“仁丹”刚一上市就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
一个穿着大礼服、翘着胡子的将军头像,让人印象深刻,人们把这种胡子称作“仁丹胡”。
起初,日本只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售卖,比如上海、北平、沈阳、重庆等,但是,随着仁丹在中国的畅销,它的影响力也渐渐深入乡村,几乎快要覆盖全中国了。
不管是在闹市街头,还是偏僻乡村,到处都能看到用油漆刷在墙面上的“仁丹”广告。
“仁丹”在中国大肆倾销,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
2当时,有个叫黄楚九的商人,他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医术。
黄楚九
看到遍地的仁丹广告后,黄楚九无比气愤,难道中国上千年的医术还抵不过日本人小小的几粒仁丹吗?
黄楚九将一个“诸葛行军散”的古方和自己祖传的“七十二症方”结合起来,反复研究,终于研制出一种新的方剂,也做成小粒药丸,取名为“人丹”。
人丹上市后,黄楚九大力宣传,只要是贴有“仁丹”广告的地方,他都让人贴上自己的“人丹”广告,两个品牌展开了激烈的广告竞争。
人丹广告
日本人不甘示弱,在仁丹广告和说明书上做文章,使用了各种文字,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折腾,仁丹还是渐渐落败。
“仁丹”用上了满文、藏文等多种文字
日本人恼羞成怒,便控告黄楚九的人丹侵权,给中国施压,要求人丹停产。
黄楚九聘请有名气的大律师,和日本人打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1927年才做出终审判决,法院判定人丹和仁丹并不相干,两者可以同时在市场上销售。
这个官司虽然让黄楚九损失了十多万,但是,人丹从此声名远播,销路大增,也让中国人出了口恶气。
不过,日本仁丹并没有自此退出中国市场,反而在广告宣传上更加卖力。
仁丹广告
在现存档案中,能找到1931年日本领事署发给成都市当局的一封信函,里面明确写道“在此地的各个城门外,将原来写有仁丹广告的地方或者是附近,重新用油漆书写仁丹二字”。
1936年6月25日,四川省发给省会公安局的一份密令中写道:有一名日本人穿着中国衣服,带着多个工人,在黄冈城险要处大作仁丹广告......给屋主两元大洋后,即前往各处拍照。
日本人到处涂刷仁丹广告,看似非常正常。
可让人疑惑的是,当时油漆价格不菲,日本人为什么非要在原有的仁丹广告上再涂一次?
而且,既然是宣传产品,理应在人口密集处涂刷广告,为什么日本人会选择一些偏僻无人烟的地方?又为什么要用照相机记录下这些广告的所在位置?难道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业绩,回去后好邀功请赏吗?
城门上有“仁丹”广告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
再三发布命令,禁止日本仁丹在中国销售,这是为了抵制日货还是另有隐情?
这些谜团,直到后来,才渐渐地被人们所知晓。
3大家注意看这几个仁丹广告,有没有发现其中的细小差别?
其实,秘密就在胡子的画法上。
胡子两边往上翘,就表示畅通无阻;
如果胡子左角下垂,就表示左路不通;
右角下垂,右边的路不通;
如果两角都下垂,那就表示这条路不通,不能再往前走了。
至于那些没有人像的广告,其实也暗藏玄机。
如果“仁”字的上面的一横是左角下弯,就代表往前走左拐是胡同,需要往右走;如果“仁”字上面的一横是条直线,则代表前方道路畅通无阻,可以直行。
在广告的排版上也有两种,如果是横着写的,则表示这条街巷不通,如果是竖着写的,则表示可以通行。
绘在民房上的“仁丹”广告
看起来一个简简单单的药丸广告,竟然是为日军指路的路标。
一二八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日军发动无数次精准攻击的背后,都有仁丹广告指路的“功劳”。
他们之所以在城门、关隘等险要处刷写广告,用照相机将广告的位置记录下来,为的就是给以后到达此处的日军指路,而用价格不菲的油漆涂写,则是为了让广告不被风雨侵蚀掉,长久保持下去。
后来,中国逐渐觉察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开始命令各地刮除“仁丹”广告,并且严令,不准任何一个百姓允许日本人在他的房屋墙壁上涂刷仁丹广告。
从那之后,全国各地便掀起了一股消灭仁丹广告的浪潮,仁丹药丸在中国也渐渐没有了踪迹。
其实,仁丹广告只是日本间谍在华搜集情报活动的其中一个小小案例。
4日本很早就有武力扩张的念头。
明治维新之后,许多落魄浪人怀着“征服支那”的梦想,进入中国,四处搜集情报,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做铺垫。
其中最显著的代表,就是荒尾精。
荒尾精是日本陆军中尉,1886年,他秘密潜入中国,在汉口开设了一家情报机构,取名为乐善堂。
乐善堂以销售药品为主,兼做出版业务,荒尾精以此为据点,网罗了一大批日本浪人,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开设多家分店。
除了开药店,这些留起长辫子、换上中国服装,嘴里说着中国话的浪人们,还开设了大量的理发店、餐馆,以厨师、工人、商人甚至僧人等身份潜伏在我国的各个角落,暗中调查各地区的情况。
他们甚至还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名为“日清贸易研究所”的培训班,培养了不少谍报人员。
日本间谍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这些日本情报人员活动频繁,刺探到了北洋水师的大量情报,甚至连中国舰船上带了多少斤青菜都了若指掌。
说谍报网帮助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一点都不夸张。
还有一些日本人,以旅行、科考为名,长期在中国游历,在几十年间,绘制了大量地图。
比如,日本有个叫日野强的少佐,他1905年潜入中国,从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翻越天山,到达阿克苏、喀什,最后从印度走海路回到日本。
这一路上,他将中国边境地区的人口、民族分布、行政设施、军事、交通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了解得一清二楚。
日野强绘制的地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