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相地而衰征 相地而衰征的衰读音
土地,管仲,齐国相地而衰征 相地而衰征的衰读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同时“均地分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百姓们不再愿意逃亡,而是安心的从事生产,这样就可以避免齐国人力的流失,同时也可以让齐国的税收是越变越多。毕竟公田在以前可都是属于最肥沃的土地,这些肥沃的土地,现在都属于百姓们,你说他们还愿意四处逃亡吗?当然不愿意。相反他们反而会自愿的留在这里,然后安心的在这里从事粮食的耕种。而这样想想看,齐国能在这其中得到什么?当然就是数不尽的粮食和税收。
而“与之分货”就是根据土地的粮食总量来决定百姓要缴的税赋到底是多少,而这个实际上也已经昭示着齐国的土地税赋从劳役税转变成了实物税,即齐国的百姓不用再以劳役来代替税赋的缴纳,而是可以以粮食来缴纳应该缴纳的税收。同时据《孙子兵法·吴问》的记载,在当时齐国百姓需要缴纳的税收与所留部分是各占一半的,而这样的税率相对于春秋之前,那个百姓耕种公田几乎得不到任何的回报来说,此时齐国的税率真的很仁义了。
“相地而衰征”的内容
正如管仲所说“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征)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是故夜寝晨起,父子兄弟不忘全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可以说“相地而衰征”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制度将百姓的收入和生产劳作彻底的联系在了一起,借此百姓的生产积极不但被明显提高。同时也能加快公田生产能力的恢复,毕竟田地是需要去培养的,而得到公田的百姓们,显然是不愿意看到公田变成荒田的,所以将公田交给百姓,齐国得到了结果就只会是一个,那就是公田会越变越肥沃,而产量也会越变越多。
而随着粮食收成的增加,齐国的税收也将变得更为的丰厚。此外,由于管仲的土地分配还与各户家庭的人口挂钩,人口多的分得的土地就多,人口少的分得的土地就少,这样就使得劳力多的家庭拥有更多的土地去耕作,而劳力少的家庭也不会使土地荒废和生产低,可以说是真正的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也物尽其用。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时间
可以说齐国正是因为管仲实施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赋制度,最终才走向了强国之路。“相地而衰征”所积累起的巨额财富也为齐桓公的霸业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并最终也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同时“相地而衰征”所带来的效益也间接的带动了其他诸侯国家的改革,自齐国之后,其余的国家如秦、楚、宋、赵等过相继将“劳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并开始实施全新的以土地私有化为核心的土地税赋制度,而这也就等于是加速了中国从奴隶制社会转换为封建社会的进程,而这从这点来说,“相地而衰征”的功劳无疑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2.《诗·小雅·北山》
3.《孟子·滕文公上》
4.《诗经·齐风·甫田》
5.《孙子兵法·吴问》
6.《周礼·地官下》
7.《韩诗外传》
8.《左传》
9.《国语·齐语》
10.《尚书·禹贡》
11.《荀子· 王制》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肥遁鸣高(肥遁鸣高的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