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管仲破厚葬)-管仲破厚葬原文及翻译
管仲,秦国,齐国(管仲破厚葬)-管仲破厚葬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的权贵集团,他们能眼睜睁地看看一个外人爬到他们头顶上去?
商鞅变法,本质上也是顶层设计,主要内容也涉及“官山海”。当然秦国没有海,只是把矿山收归官营。管仲在齐国实行“官山海”的同时,
还推出了不少配套措施,比如降低税率、简化行政、招徕客商等,商鞅“官山海”则反其道而行,提高税率、限制交易、禁止迁徙。所以管仲是以官营手段来发展山海,而商鞅则是以官营手段来限制山海。
商鞅一手限制山海发展,另一手却力推农业,降低农业赋税,组织开荒,奖励高产。如果把商鞅的这两手棋归纳起来看,那就是4个字:
产业降级。
通常意义上的经济发展都是产业升级,产业链是延长的。比如消费粮食,直接吃是最初级的;喂养牲畜然后吃肉,那就是升级:收罗食材,精细烹饪,又升一级。吃的升级了,穿的、用的、住的也都可以升级,永无止境。
但是如果从热量获取的角度看,上述“产业升级”其实是名副其实的“效率降级”。100克小麦直接吃的话,可以提供300多卡的热量。如果用同等数量的小麦喂猪,转换成猪肉的热量不到80卡。如果精细烹饪,热重还要大打折扣。如果再讲究用餐环境,那么消耗掉的人力热量将远匹超过300卡。换句话说,本来是想消费100克小麦的,但是弄到最后一个人没吃饱,还累坏、饿坏三四个人。
假如热量的供给不是问题,那么大可置“热量效率”于不顾,以产业升级、满足人欲为先。但是先秦时代最大的问题,恰恰就是热量的供给。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指出:土地的供给能力与外部投入相关,总是线增长;而人口的增长则与基数相关,总是指数增长。因为指数增长是加速的,所以无论初始值是多少,它迟早都会超过线增长,因此每当人口数量超出土地的供给能力时,就必须有人去。至于怎么去,是饿、病还是战,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长期来看,唯一有意义的事就是尽可能地提高土地的供给能力。
商鞅主张发展农业、抑制工商业、对外征战,这三个手段,形式虽异,却互为表里,为的都是同一个目标:提高土地对秦人生存的供给能力。商鞅的眼光,超越了某些庸俗的历史评论家。秦国破格重用商鞅的眼光,也超越了其他诸侯。甚至后来商鞅在政治斗争中身败名裂,他的对手们却也不曾“因人废言”,继续沿用他的顶层设计,直至国富民强,席卷中原。这是一种惊人的现实主义精神。
秦始统一中国后,为了彪炳自己的千秋功业,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面对皇天后土,他总结了8个字:“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意思
是,推崇农业,抑制工商,老百姓因此富足。
商鞅如果地下有知,应当可以含笑九泉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恩恩鲁直改成什么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