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诜怎么读 昙诜怎么读
选项,原文,比对诜怎么读 昙诜怎么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三步:仔细比对,反复推敲
概括分析文意题的解题关键是“比对”,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与相应的原文作逐字逐句地细致对比,重点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时间上有没有颠倒,空间上有没有混淆,用词是否妥当,有没有故意拔高或降低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有没有错误理解某个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到某处存疑的地方后,再比对原文中的句子反复阅读,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一般说来,只要找到,判断出选项是否错误应该是不难的。
二、用准比对答题方法
(一)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
命题者对原文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因为设误点极其细小,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原文:(珪)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选项: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2016年全国卷Ⅲ第6题C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项说傅珪“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与原文有很大的出入。原文说“遂矫旨令二人致仕”,“矫旨”是正确理解句意的关键,意谓阉党假传圣旨让他二人辞官退休,非“坚持离职”。
(2)原文:(陈登云)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选项: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2016年全国卷Ⅱ第6题D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项在分析中错解了“赍”字的意思,“赍”在“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一句中的意思是“持有”“携带”,选项曲解为“筹措”。
(二)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有据)
“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辨析时应将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的陷阱。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原文:陈公讳步瀛,字麟洲。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赀。
选项:陈步瀛不善经营。陈家以前是经商的,到了他这一辈,他考上了文学科,由于乐善好施,他家的财物全都散尽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善经营”于文无据。原文“至公考为文学”中的“公考”,意为“陈公的父亲”,“考”原指父亲,后多指已的父亲;“为文学”是“致力于文学”的意思。
(2)原文:亓诗教复劾正春(指传主翁正春)科场徇私,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选项: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然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皇帝虽然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错,原文“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是“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的意思;且从后文中的“寻改吏部,掌詹事府”可知,皇帝并没有“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无中生有。
(三)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
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外,还会写到另外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在“此”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人称代词及省略句的主语是否标错。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原文:仇钺,字廷威,镇原人。先是,中朝闻变,议以神英为总兵官,而命钺为副。俄传钺降贼,欲追敕还。大学士杨廷和曰:“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乃不追。事果定。而刘瑾暱陕西总兵官曹雄,尽以钺功归之,钺竟无殊擢。瑾诛,始进署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寻论功,封咸宁伯,岁禄千石,予世券。
(节选自《明史·仇钺传》)
选项:仇钺功劳被夺,最终得朝廷重赏。仇钺平叛立下奇功,却被刘瑾占为己有,以致未得提拔,直到刘瑾被诛,他才被提拔、封爵,赐予“世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文是说“而刘瑾暱陕西总兵官曹雄,尽以钺功归之”,因此,最终占仇钺功劳的是陕西总兵官曹雄,而非刘瑾。
(2)原文:于翼字文若,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选项:于翼治理有方,得到民众爱戴。在孝闵帝即位后,于翼担任渭州刺史,施政宽容简便,夷夏各族百姓都感激喜悦,把他比作大小冯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把他比作大小冯君”错,应是把他们兄弟俩比作大小冯君。
(四)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间颠倒、地点错误
作答时,要了解以时间、地点为顺序的叙写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间、地点(主要是任职地点)的词语,识破命题者在时间、地点上的设误点。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原文:(花云)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贼)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声犹壮。
选项: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时间有误。原文是“文逊战”之后“贼攻三日不得入”,而后“城陷”。所以“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表述错误。
(2)原文:天圣初,(李若谷)判三司户部勾院。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罢知荆南。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若谷杖之,曰:“吾代若父兄训之尔。”
选项:李若谷不畏权贵。兼领三司户部勾院时,当地的豪族元甲倚仗祖上的恩荫多次犯法,李若谷对他施了杖刑,并说是替他的父兄教训他。
上一篇:极速光轮速度多少(极速光轮速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