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整理
秦国,晋国,郑国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整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接下来文中写道“辞曰”,这里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辞”的含义,另一个是“辞”这个动作的主语。古文语言很简洁,省略的情况很多,尤其常省略主语,这个需要我们在理解和翻译时根据语境进行补充。
“辞”的内容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个人自称为臣,根据注释,“壮”指壮年,“犹”是尚且。这个句子有两个分句,前一分句说的是我壮年时不如别人,也就是说自己没有被重视和启用,后一句说,如今老了,什么也做不了了。很显然是在推辞,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辞”是推辞之意,而这个人就是烛之武。看来这个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的老人,心里是有怨气的。那么面对烛之武的推辞,用人心切的郑文公会如何应对呢?他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子亦有不利焉。”可以看出,郑文公此时已经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了,他称烛之武为子,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并且表明自己是在请求对方,还为自己之前没有重用烛之武而道歉,“是寡人之过也”的“是”,是代词这的意思,指代的就是没有早点任用烛之武这件事。但郑文公不可能就此作罢,于是紧接着话头一转,“然”是然而的意思。“焉”是语气词。我们
可以尝试着对比一下,“子亦有不利”和“子亦有不利焉”的区别,前者的表达效果更倾向于客观地陈述事实;同时又有一种咄咄逼人之态,后者则更添一分劝说和请求之意。这种来自君主的且关乎国运的劝说,打动了烛之武,于是烛之武“许之”,接受了任命,第2段写了烛之武临危受命的过程。
烛之武作为弱国使臣出使请和了,那么他是怎么去的呢?第3段起始就交代他是“夜缒而出”,点明出行的时间是夜里。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它的篆字字形,左边与丝线有关,注释写得很明确,是指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一个“夜”,一个“缒”,可以看到烛之武出行非常隐蔽,作为使臣却不能走城门,也侧面反映出当时郑国情势之危急。
那么在如此危急的情势下,烛之武将如何游说秦国呢?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朗读烛之武游说的这段文字,在朗读的同时关注句与句之间的连词和句首发语词。
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我们来看一下这段文字中出现的句首连词和发语词,两个表示假设的“若”,一个表示递进的“且”,另外还有一个发语词“夫”。下面我们就尝试着借助这些词语对这段说辞的内容进行梳理,先来看与第1个假设相关的内容,首先烛之武向秦穆公表明态度,在晋秦合围之下的郑国,已然知道自己要灭亡。“既”是时间副词,可以理解为已经。这里隐含有接受事实的意味。接下来便假设,如果灭亡郑国对您秦国有好处,那么就敢以烦执事,意思是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敢”是自言冒昧的谦辞,自己的国家将被对方所灭,还将这说成是冒昧地麻烦对方,可以看出烛之武面对强秦,首先是在极力示弱,并且抓住了一个“益”字,那么灭亡郑国是否对秦有益呢?
接着,烛之武就郑国被灭亡这一假设继续展开,指出秦吞并郑国的行为是“越国以鄙远”。“鄙”原来是边邑的意思,这里是动词,把……当做边邑。“远”是对秦国来说相对遥远的郑国。烛之武向秦伯说明,秦跨越晋国,把遥远的郑国当作自己的边邑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秦晋郑三国的地理形势图,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秦国地处关中,在三国之中位置相对靠西,晋国在秦国的东部偏北,郑国则在最东侧偏南。晋郑接壤,而秦郑之间则距离遥远。之间还有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
当初晋献公灭掉虞、虢两国之后,相当于断的秦国东进的道路,秦想东进已经非常困难。而此次与晋联合围郑,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自己向东扩张创造机会,但秦穆公没有考虑到,即使灭亡了郑国,秦国也很难跨越遥远的距离去管辖郑国的那片土地。不仅如此,与郑国毗邻的晋国显然在占领郑国土地这件事上有更明显的优势。但烛之武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个优势点出来,而是问秦穆公,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陪”是增加的意思,“邻”即邻国,就是晋国,意思是您兴兵围郑,出兵劳力,其实是为别人做了嫁衣,不仅自己得不到一点好处,而且还帮助晋国扩充了土地,晋国的土地扩张,实力同时也增强了,那么对于没有得到好处的秦国,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削弱了自己,这就是“邻之厚,君之薄也。”
以上是第1处假设,下面我们来看第2个假设,“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东道主”在这里的意思是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这个词我们现在也在用,但意义有了变化,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也用于指一些活动的主办方,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行礼”这里指的是使者,不是现在所说的行李中所带的东西,也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共”是通假字,通“供”,是供给的意思。这里跟同学说明一下,古文中不用本字,而用他字的现象,主要有三种,分别称作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那么在中学阶段我们暂不做具体的区分,都统称为通假字。“乏困”指的是缺少的资粮。烛之武在这里,实际上是给秦穆公许了一个承诺:如果郑国能得以保全,郑国将成为您秦国在东方的一个盟友,您在有需要东进,经过郑国之时,还可以提供补给。这对秦来说自然是有益无害的。以上是两种假设。
接着独之武又进一步说“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尝”是曾经的意思,说明烛之武此时的分析,已经不再是假设的情况,而是事实了。“赐”是恩惠,指的是秦穆公派兵护送晋惠公,也就是晋文公的兄弟夷吾回国的事,晋惠公回国之后就背弃约定,“朝济而夕设版焉”,不仅没有兑现给秦穆公焦、瑕这两个地方的承诺,还修筑防御工事来提防秦国。朝、夕都是时间状语,说明晋惠公态度的变化,只在朝夕之间,这里显然有夸张的成分。但秦穆公有恩于晋惠公,晋惠公却背盟毁约,则是事实。
讲完了事实,烛之武就直接表明观点了,“夫晋,何厌之有?”“厌”是通假字,同“餍”,满足的意思。“何厌之有”就是有何厌。我们初中接触过相似的句子是“何陋之有?”烛之武指出晋是贪得无厌的,如何贪得无厌呢?那就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这里面有两个“封”字,我们结合书下注释,可以判断出第1个是动词,“封郑”就是使郑国成为自己的疆界,第2个是名词,“西封”指的是西边的边界,“肆”是延伸、扩张的意思。
上一篇:陕c 陕c是哪里的车牌号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