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巾失(近视手术)
古代,这是,连环巾失(近视手术)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上:唐 青玉口脂盒下左:南宋 菱花形银胭脂碟下右:南宋 如意纹银粉盒
贵族女,她一天至少上两次妆,早晨起来上一次妆,到晚上还要上晚妆,妆是不能残的。晚上的这个妆很特别,是加了很好的香料和中草药的脂粉,擦在脸上、身上是最能养皮肤的。
所以古代高门大户的丈夫们,可能很少能看到妻子的真容。
名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写的就是这个。一夜醒来,眉毛花了,两鬓上粘上了雪白的脂粉,特别慵懒感的一个女形象。但这些脂粉粘在枕头上,让枕头都变香了,这对古代男子是一种刺激,其实充满了闺阁情趣。
清 陈枚 《月曼清游图》其二
从巾带求诗到四时冠花,谁说古代女生活无趣?
我们的印象里,古人的生活好像是一片贫瘠和荒凉的。但其实古代的生活是很丰富的。
比如宋代女喜欢找文人求诗,把自己的霞帔、领巾甚至裙带当场拿下来,请在场的文人给她题诗。当然主要是在艺妓间最流行,但发展到后来,几乎成了雅集上的一个重要项目。
甚至会有这样的轶事。有一年中秋之夜,名臣王珪在禁城内当夜班,宋神宗想找人一起喝个小酒,就把王珪叫来了。聊到高兴的时候,皇帝就跟他后妃、宫女们说,今天来了一个才子,你们还不赶紧请他给你们题诗。宫女后妃也都特别高兴,有拿手帕,有拿团扇的,挨个地请他来题诗,这诗写得还特别好,她们个个欢喜得面上生光。
左:清 灯形金耳坠右:明 金灯笼耳饰
神宗就说:“哪能白白劳烦学士呢,你们都得掏润笔费呀。”这些深得恩宠的女,当即摘下自己的珠花,插满了王珪的头冠,又塞进他的双袖之内。
宫中尚且如此,民间风气就更为活泼热闹。根据记载,虚龄二十一岁的苏轼在出川应试的路上,曾经在华清宫的废墟畔有过“春梦”一场:梦见唐玄宗命令他为杨贵妃的裙带题词!什么样的风俗,会产生什么样的想象。苏轼的这场春梦,必须放在这一极特殊的风雅当中,才会容易理解。
另外,我们老抱怨传统节日没有味道,一切似乎都简化成了吃吃吃:元宵节吃元宵,端午吃粽子,太没意思了。其实传统节日是有很多有趣的风俗的。
每个节日都有一个纹样,你的衣着、首饰必须跟着节日不停换。古代女的首饰要有很多套,不像我们一条项链可以戴一年,她们的压力很大。所以古代父母办嫁妆是一个大事,不能让出嫁的女儿被人笑话,都得给她配齐,宋朝叫“四时冠花”。
明 金玉葫芦形耳坠
比如说中国古代十月,要颁新一年的年历,历书不好表现,大家就用荔枝来谐音。首饰要戴一个荔枝,很吉利。
腊月开始,比如明代,就得戴小葫芦,因为很吉利。特意培育的袖珍小葫芦,非常贵。没有的话,就戴玉的、宝石的都可以。
左:明 蝴蝶形金饰右:清 金嵌玉簪
到元宵节就不能戴了,你要戴灯球。元宵节也就是上元节,是中国人的狂欢夜。在宋代开始,女戴的首饰特别多,要戴一头。因为有灯,就会有扑灯的蛾子,于是那天晚上要戴闹娥,甚至男人都戴。
立春要戴春幡,因为春风来了,帆就会随着春风动。古人是很诗意的,老用一种象征的东西来表现他对生活的寄托。
端午要准备夏天避暑的香料,端午这天就要戴符,大家把这个小符装在小袋里头,垂在钗头。
一年四季永远在换的。
西汉 鎏金银竹节熏炉
物质史研究,不是风花雪月细节影响大历史观
我觉得物质史研究绝不是风花雪月,看似日常的细节是会影响你大的历史观的。
我们原来对宋的评价是很低的,觉得它是一个国力很弱、不断受外族入侵的朝代。但随着比如宋朝沉船的发现,我们发现它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文明,生产能力、科技能力是世界领先的。
而且当时进口贸易很强劲,大量地进口香料,所以宋人用香就用得特别奢侈,整个塑造了宋人生活的某种特质,包括宋词。
李清照的“香冷金猊,被翻红浪”,意思就是早晨起来香炉里的香都冷了,其实表现她心情不好。我们生活中早就不用香了,所以今天觉着好像那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但实际上对他们来说就是日常。
这是让我特别感慨的事,如此大国、如此古老的文明,因为外来的打击,它的文明传统能够消失得多么快,连带着我们对过去某些朝代的评价也有失公允了。
汉 贴着金箔的衣服
我们今天很多人还相信西方人的说法,称明清是衰落和贫穷的,我就没法接受这个说法。
1492年(中国明代)美洲白银发现之后,欧洲人拿着白银终于能参与印度洋的贸易,中国的出口就更有动力了,所以明代是非常富的。
它富到什么程度呢?唐代、宋代也好,富贵人家做衣服,是用丝线来织底,用金线织金纹。到了明代,它是用金线织底子,丝线织花纹。《金瓶梅词话》里面夸张到什么程度?妻妾都穿的遍地金的长袄,丫头穿遍地金比甲。
我们看明朝冯梦龙讲白娘子的故事,她跟许仙结婚了之后她参加社交,穿上了织金的青衫,像一个人间的贵妇一样。
《红楼梦》剧照
我们老说好像清人很俗,但是实际上清代人反而收敛了一下,《红楼梦》里倒没有遍地金,用的是雀金裘,它是中国一种最高级的面料,不但有金线,还有孔雀羽做的线。这不是曹雪芹自己编的,因为在定陵里就已经出土了。
清 紫檀边座白檀心玻璃油画围屏
另外我一直对古代的玻璃很感兴趣,因为从它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据故事说,三国时,吴主孙亮命人制作了一架绿色琉璃屏风,经常于夜色明净时,设在月下,四面围合起来,让他最喜欢的四位宠姬坐在屏风当中。旁人可以清楚看到四位美人的形影,却闻不到她们的香气,最好地演绎了“可望而不可即”一词的意境。
琉璃就是玻璃。中国人很早就会制作玻璃,但因为喜欢玉,所以更喜欢不透明的彩色玻璃。自从汉武帝打通了两条丝绸之路,到了东汉,中国人开始觉得外来的透明玻璃特别高级,孙亮的故事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到《红楼梦》里头,如何显示凤姐有钱呢?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的时候,贾蓉来跟凤姐借了一样东西,就是她陪嫁的玻璃屏风。这个玻璃屏风是西洋进口的平板玻璃。它到中国是很不容易的,很贵。
《红楼梦》里草灰蛇线的东西很多,一旦你把它跟文明交流史、技术生产史结合在一起,你就能读懂古人要讲什么故事,美感就出来了。
下左:清 冷枚《春闺倦读图》下右:清 莽鹄立《执扇就座仕女图》
人需要纯粹的审美时刻
我不爱看古装电视剧。当年我和几个同事看一个古装片,结果大家都被逗乐了。每个人会看出一个bug(破绽),比如说一个先秦的片子,有人看见了白瓷碗,有人看见了大蒜,有人看见了马蹬子。大家都乐得前仰后合,就没办法了。所以当时是很怕看这种片子,觉得这样的胡编乱造是深负了古人。但是明显的,这些年进步非常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