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赤道潜流 苏门答腊附近的赤道潜流
印度洋,太平洋,异常赤道潜流 苏门答腊附近的赤道潜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此,今年雨带特征总体强度正常到略偏强,位置较各时段平均都有所偏北;雨带强度在初夏较强而晚期转为偏弱,同时存在显著阶段北跳,不会在一个区域异常长期滞留。因而全国出现洪涝灾害的概率接近常年同期略有偏高,灾情相对常年平均不会明显偏强,不会出现长时间大范围持续强降雨,总体仍然以一级流域的中小规模洪涝、二级流域局部的较大洪涝为主,基本不会发生大规模全流域洪水。在时段划分上,容易发生局地中小规模洪涝的区域,包括5月下半月到6月中旬的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在内的江南中南部与南岭山区,6月上旬到中旬的钱塘江等浙江各江河流域的江南地区, 6月下旬的江汉平原、淮河中下游地区, 7月上中旬的黄淮地区与长江上游四川盆地等地,7月底8月中旬的华北与东北南部的海河、辽河流域等地。其中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四川盆地,华北北部和东北南部相应时段需要加以注意。 此外,由于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引发的局地山洪等灾害,也需要注意。与此同时,华南沿海的旱情难以在前汛期完全解除,会延续到7月后汛期到来;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较早的出梅后转为偏强副高控制,部分地区也容易出现晴热高温与旱情,需要注意。
2.4 附录I:西北太平洋台风展望
2.4.1 暮春-初夏(5-6月)
在此阶段,先前的拉尼娜事件继续衰减,并很可能宣告事件结束;但同时赤道中东太平洋也未有明显迅速的增暖,仍然呈现中到略偏冷状态。菲律宾周边有对流活动激发的气旋式环流异常,日界线附近热带太平洋信风仍然偏强,且受到PMM弱负位相的影响,导致西太平洋远洋对流活动较弱。
综合先前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1)今年5-6月台风活动数量将偏多,生成个数为4-6个。
(2)生成区域稍有偏西,最有可能在130°E-140°E一带;
(3)考虑到前文提及的环流演变态势,登陆初台出现时间将偏早。
(4)本阶段副高以偏强偏西的态势为主,总体路径以西行、西北行为主,多影响华南沿海与台湾岛。但如果出现生成在梅雨锋前的台风,则必然沿副高北缘向东北方向移动。
2.4.2 仲夏-盛夏(7-8月)
本阶段赤道中东太平洋会继续略有增暖,但总体仍然处在中状态,同时在空间型方面会以日界线附近的中太平洋最为偏暖,而东太平洋尤其南美沿岸可能有所偏冷。北印度洋此时有所偏暖但不显著,菲律宾周边的下沉支也将相对偏弱。总体而言,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这一阶段南海-菲律宾季风槽将有所偏弱,但由于事件的空间型和PMM的影响,西太平洋远洋季风槽将相对活跃。
综合先前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1)今年7-8月台风活动数量将较常年偏多,预计生成10-12个台风;
(2)考虑到西太暖池在此阶段已逐渐转为海温略偏高条件,且高空南亚高压偏强偏北,辐散条件良好,台风总体强度将有所偏强;
(3)台风生成地逐渐从先前偏西转为偏东,总体在135°E-150°E间居多。在纬向分布上,随着季节演变,台风生成地从先前偏西逐渐东移;在经向分布上,则稳定地较气候态偏北,盛夏期间甚至有20°N以北生成的不少台风。
(4)在南亚高压将有所偏北。对于影响华南地区台风而言,受高空东风急流影响减弱,如果配合北侧经向活动和副热带急流轴,出现近岸爆发的概率偏大。
(5)路径方面,在副高总体偏北的局面下,台风以西北行、近海转向型为主,西行为辅,影响我国沿海的台风总体偏多,其中影响华东地区及近海的台风将显著偏多,而影响华南地区及近海的台风则接近常年到略偏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