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桴鼓相应_桴鼓相应的读音
美国,这一,国家桴鼓相应_桴鼓相应的读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9.11发生20年后的今日,伴随着霸权力量的衰落,类似于塔利班回归这样统治权力的重新洗牌,想必会愈发频繁地在世界各地上演,而这已经在舆论中引诱起种种罔顾整体格局变化的“僵尸第三世界主义”观点【7】。事实上,美国的后退绝不意味着阿富汗人民的胜利,而只是显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迈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柄谷这篇《这并非预言》的短文说对了很多事情:这场战争确实“无人获胜”。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不仅仍旧无法制衡肆虐的新自由主义和遭到煽动的排外意识,对普遍的解构还日益沦为身份政治的工具,造成了对差异的本质化和对立的固化,并进而与文化保守主义暗通款曲。20年前,在这些状况渐次形成,当前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之际,柄谷直面“他者之声”,并在思想和实践两方面,对造成压迫的现存资本-民族-国家结构展开批判和扬弃。在这个意义上,柄谷的这篇发言及其前后的思想搏斗,或许仍能给予我们诸多启发,传递出超越时空的“思想之力”。
柄谷行人:这并非预言
原载于柄谷行人主持的刊物《批评空间》(2001.09.16)
王寺贤太在web critique的文章(《巴黎通信》【8】)里提到我,说我主张六十年周期理论,预言了战争的发生。在别处,另外一些人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我不是说他们错了。但我并没有作什么预言。我所讲的,不过只是关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在结构上的反复罢了。
说到预言,有诺查丹玛斯作出的预言。其实之前有人跟我说,之所以那个预言里写的是1999年7月,是因为计算方法不同,实际上那对应的就是2001年9月。预言中写道,“双胞胎兄弟将被打倒,繁荣将要终结”(双子塔楼将会崩塌,美国的繁荣即将终结)。此外,随之而来的战争的结果是“恐怖的大王从空中降临......”(宗教极端主义者所进行的报复)。 然而,“这场战争中无人获胜”。
我对这种预言持否定态度。所以我无意去参考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书。然而如果预言内容确实是这么写的,那么有一点我是同意的:“这场战争中无人获胜”。今后,美国想必是要进攻阿富汗的吧。然而,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证据,故而这只会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在其他阿拉伯国家中的蔓延。宗教极端主义并非一种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而是一种否定国家的思想,因此从其本上说,它在无论哪个阿拉伯国家都属于少数派。然而,美国、西方各国和日本的进攻,将会使宗教极端主义变得愈发强大。你可以制裁一个国家,但你却无法消灭宗教极端主义。这并非预言。
宗教极端主义是一个“否定”资本和国家的革命运动,它产生于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的内部,同时也产生于反资本主义运动的无能和愚蠢。它是第三世界之“绝望”的产物。显然,通过这样的运动并不能扬弃资本与国家。但无论其所作所为有多么徒劳,却是无法被摧毁的,除非我们 “扬弃”了使其应运而生的那个现实。美国正要与它最可怕的对手展开一场“战争”——那并非真的战争,因为战争只发生于国与国之间。在这场“战争”中当然不会有赢家。国家和资本只是在自掘坟墓罢了。这并非预言。
从今往后,日本想必会加紧推动修改宪法,加入战争吧。 而我们想必是无法与这个趋势相抗衡的吧。这个过程从海湾战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没有作抵抗的家伙们,现在又怎么可能作出抵抗呢。但不必觉得自己渺小无助。海湾战争时,我写了有关“战前的思考”。当时我讲到,我们现在正身处“战前”。但到了1999年,我已无意再为这种事情而一喜一忧了。因为我们铁定是要走向战争的。所以从那时起,我开始考虑起了“战后的思考”。这并非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而是今后将要发生的战争之“后”。但话说回来,那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也并非毫无关系。我们绝不能再去重蹈覆辙的,正是那样一种愚蠢的“战后”。
因此,我开始了“新联合主义”(NAM)【9】这个运动。我并非是希望这样做可以阻止战争的发生。这其实是为了“战后”而做的准备。刚才已经提到,“这场战争中无人获胜”。想想看美国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这一“胜利”之后,有多少苦难正在前方等待,便可以理解这一点了。这并非预言。
许多美国人已经开始变疯狂了。许多日本人可能也会变成那样吧。但是各位,请务必不要绝望。三、四年以后,人们一定会觉得后悔。或者他们会说,自己在那个时候是受骗上当了。然而,三、四年时间又是何其漫长。比如中野重治在临近战败时,曾屈辱地写下了文学报国会的加入申请信。这封信被情报局里仰慕他的人(平野谦)擅自处理掉了,他这才终究没有参加。因此到了战后,他才得以把这件事隐瞒起来。(在《甲乙丙丁》一书中,他曾就此事反省过自己。)如果知道战败近在咫尺,他想必是不会做那种事的罢。然而,四年时间实在是太过漫长了。
各位,请务必不要被国家和资本煽动起来的那种愚蠢亢奋所吞噬,切勿左顾右盼、惊慌失措。因为如果这样做,三、四年后必然是会后悔的。相反,我提议应该着手面向“战后”而稳步地进行准备。那么应该怎么做才好呢?此处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说明这一点。希望您可以读一读即将出版的《跨越批判》这本书。
【1】参考『思想的地震』(ちくま学芸文庫)第52-70页,该书的中文翻译版即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另可参照《历史与反复》中译版前言。
【2】可参考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773392/的相关论述
【3】《批评空间》2002年第2期,第22页。
【4】https://mp.weixin.qq.com/s/qv6BqDC60YkMHhH5rarHkQ,另外可参见《世界史的构造》的日文版前言中对这一转变的回顾。
【5】《世界史的构造》日文版序言,第3页
【6】『思想的地震』第64页
【7】 可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C1Ft5g-4aLNCmzlva4izcg的论述
【8】 http://www.kojinkaratani.com/criticalspace/old/special/ohji/010913.html
【9】 http://www.nam21.org
责任编辑:伍勤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优越的反义词 优越的反义词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