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穷途末路什么意思(穷途末路什么意思反义)
孔子,子路,君子穷途末路什么意思(穷途末路什么意思反义)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穷途末路什么意思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穷途末路什么意思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绝”,本义是把丝弄断。引申为一般的断绝。引申指穷尽、不再接续。《说文》给出解释是:“绝,断丝也。”本章句是断绝、用尽的意思。
穷,《说文》给出的解释是:“穷,极也。”造字的意思是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屈、不自由,后引申为物质上困顿的、不得志的、贫困的,又引申为追究、终结等。本章指困窘、不得志,与“达”相反,穷途末路的意思。
夫子一行在陈国断粮了,跟随的弟子们都饿得病倒了。子路带着怒气来见夫子,说:“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夫子说:“君子固然免不了有穷困的时候,但君子能坚持操守,不像小人,穷困了就开始胡作非为了。”
“在陈绝粮”也就是“厄于陈蔡”,可以理解为孔子人生中比价暗淡的时候。对比“子畏于匡”、“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等遭遇,我觉得这次只是没有吃的了,而那两次随时都有命之忧的。孔门弟子记录这件事在《论语》仅仅两次,一次是在《先进篇》,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孔子说:“当年跟着我在陈国、蔡国忍饥挨饿的弟子们,现在都不在我的身边了。”)一处就是本章句。说明这件事也不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关键是老师说的”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句千古名言。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孔子的做法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生弘道不已,无怨无悔!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一看这则史料,我们知道了孔子厄于陈蔡的原因了。陈国、蔡国的大夫这么一商议,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陈国、蔡国就会有危险。于是双方就派人把孔子等人围困在荒野之中,动弹不得,几天后,孔子他们的粮食就断绝了。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孔子和众弟子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我们接着看。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我是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知道“在陈绝粮”这个事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那时间听我外公讲的。1995年的时候,我去周口市淮阳区的时候,专门去看了因为这个事件修建的“弦歌台”。弦歌台正殿两边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庭前俎豆千年犹自仰高山。”当时看了对联时,十分仰慕孔夫子的。
我们仔细看看孔门弟子记载的这句话,就觉得孔门弟子文字语言简洁,却妙趣横生!
“从者病”的“病”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身体的内患。“病”与“疾”相对,“病”是身体内患,如肺痨、肿瘤之类;“疾”是身体外患,如骨折、兵创之类。《说文》引用段玉裁注:“病,疾加也。”这里指饿得很厉害,以至病得爬不起来了。
当时跟随孔子的弟子都有谁呢?从有关史料记载来看,这几个人一定是在现场的:颜回、子贡、子路、冉求、宰我。漆雕开和年轻的弟子子张也有可能在现场的,因为子张是陈国人。从后来“子路愠见”的记载,说明子路这位同学还是有些力气的,至少还能“兴”。
用“从者病”表示对老师的敬意,如果用“学生病”似乎有些并列的味道了,学生咋能和老师平起平坐啊?
“莫能兴”的“兴”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举起,抬起来的意思,即《说文》给出的解释是:“兴,起也。”引申为起身、升起、奋发、产生、创办等义。这里指兴起,改变现状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家饿了七天,都起不来了。
根据司马迁的描述,我似乎看到;一片旷野中,孔子和弟子们从陈国往出国的方向出发,这时候,南方来了一路大军,说出过你们不能去了。尽管随行的子路一身蛮力,但双拳难敌四手啊?孔子一行准备折回,重新选择路线再往楚国去。这时候,从北方来了一支军队,说,你们也不能回去了,就在这儿呆着吧。只负责执行命令,这可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说不清楚,就不说了。孔子一行就这样被困在这里了。一天、两天……六天过去了,随身带的干粮早已吃完了,弟子们有的都已经饿得起不来了。圣人这时候干什么呢?孔子依然弹琴唱歌,不会因困境而改变他的心情。
孔门弟子仅仅用“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十个字,就生动描写了孔子一行困厄的情形。当时的场景一定很狼狈,但再接着往下看的时候,就觉得眼前一亮:这个时候,子路同学出场了,且用了一个字“愠”。
“愠”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心燥,不冷静。引申义是含怒,生气。《说文》给出的解释是:“愠,怒也。”本章指含着怒气。
一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学生“愠见”老师,谁敢啊?这时候子路却是“愠见。”
子路带着怒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这里的“穷”有两种解释;一、饥饿没有饭吃,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穷的揭不开锅,这也算是事实;二呢,指的是老师的君子之道行不通。
从子路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仔细揣摩揣摩的,当时选择跟着孔子学习“仁义礼智信”,在天下行道,觉得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在孔子依然决然离开鲁国大司寇这个高官的时候,子路等同学也相应地放弃了当时优厚的生活待遇,跟着老师周游列国。本想着到了其他诸侯国还能吃香的、喝辣的。没想到,孔子之“道”,诸侯王们都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是如何带兵打仗,如何争霸天下!在周游列国期间,常常是遭遇“畏于匡”和“司马桓魋其如余何”的尴尬。看来,老师的“道”也不是万能的,于是乎,一种牢骚和抱怨的情绪开始在“从者”中蔓延开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至于出现像子路这样“愠见”的行为。
老子在《道德经》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意思是说;有悟的人听说“道”后深信不已,而且没有一点疑惑,它就是这么回事,并且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习练它、运用它。“中士闻道,若存若忘”意思是说;悟不高的人听说“道”则有时将它放在心上,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也就是半信半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的意思是说;完全没有悟的人,一听说“道”就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稽。之所以大笑,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画外音:老师,你别鼓瑟唱歌了,唱歌能顶饱吗?
“在陈绝粮”是交代了这件事的发生的大致时间和地点,现场啥情况啊?是“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是具体的人物登场了。一个“愠”字,让我们感知到子路的怒气拂面而来,“君子亦有穷乎?”我觉得子路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困惑,老师,您不是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自己都不能吃上饭,咋让天下人吃饱饭啊?子路同学想不通啊,子路一出现,“在陈绝粮”这件事顿生波澜!我们接着瞧好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