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an韵脚字(an韵脚字二声)
近体诗,韵母,杜甫an韵脚字(an韵脚字二声)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 总之近体诗讲求的是声律,而不是音律。也就是说讲求的是字的平仄,而不是发音的部位和方法。非要生拉硬扯混为一谈,是一种对近体诗的无端绑架。更不能因古人或权威的只言片语,便以偏概全,失去思考辨析。在老杜的创作实践中,诗圣根本没有把“撞韵、挤韵、连韵”当回事,我们今天又岂能无中生有视为“禁忌”呢。既然不存在又怎能用“韵”“活韵”四字,就可解释得了,解决得了的。
(二)凑韵(趁韵),倒韵,别韵(窜韵)为一组。其定义为:
凑韵(趁韵)(挂脚韵)
所押之韵,与全句乃至全诗之意思不相关联,而生拉硬凑的韵脚。为清吴骞提出。(见《拜经楼诗话》卷一)
倒韵 为迁就韵脚,勉强颠倒使用一些词语。
别韵 多音多义之字,音、义不辨,误押韵即为别韵。亦称“窜韵”
析评
凑韵 没有找到凑韵的诗例。本人没找到,不等于没有,但起码可以说十分稀少。少而又少的东西,何必要列入“禁忌”呢。
倒韵 汉语中有的词语可以颠倒,如“先后、牛马、弟兄、图画、罗绮”等等;有的不可颠倒如“河流、山峦、狼藉、码头”等等。不可颠倒而强行颠倒的结果无非两个,一是颠倒后变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如“流河、峦山、藉狼、头码”;二是颠倒后变成另外的词语,如“历来”与“来历”、“针砭”与“砭针”、“周全”与“全周”。诗写完后自己只要多读几遍,不宜颠倒的词语都会感到别扭拗口,自然会自行纠正,总觉得这不是“禁忌”,甚至觉得列为“禁忌”是在考验我们的智商。
别韵 如“喁喁”表示“鱼头露水张嘴状”时读作yóngyóng,属于“冬”韵,表示“喁喁私语”时读作yǘyu,属于“虞”韵;“ 并”表示地名“并州”时读作并bing属于“庚”韵,义为“并排。吞并”时读作bìng属于“敬”韵;“正”之“正月”属于“庚”韵,“公正”等属“敬”韵;“浪”之“沧浪”为平声“阳”韵,“波浪”为仄声“漾”韵。“行”之“行列”中为“阳”韵,“进行”为“庚”韵;“差”之“参差”为“支”韵,“出差、差役”为“佳”韵,“差错、差池”为“麻”韵,“差不多”为仄声“祃”韵等等。错用了当然会闹笑话。一个中学生写作文,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老师不画个大×才怪呢。这是学识修养不足的问题,而不是禁忌。
(三)哑韵,复韵,僻韵,落韵(出韵)为一组。其定义为:
哑韵 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不清晰,或意义不明显之字作韵者。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
复韵 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僻韵 即以生僻字作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有些学者又将僻韵归于哑韵之一。
落韵(出韵)第一句可以用邻韵,其他偶数句押韵必须同一个韵部。裴虔余云:“满额鹅黄金缕衣,翠翘浮动玉钗垂。从教水溅罗襦湿,疑是巫山行雨归。”广韵、集韵、韵略,“垂”与“归”皆不同韵。此诗为落韵矣。
析评
哑韵和复韵。还是先看例诗。
⑴“花”、“葩”、“华”同用之例诗:
宋晁补之《扬州杂咏七首》:
龙兴寺里青云干,后土祠中白雪葩。
五百年间城郭改,空留鸭脚伴琼花。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宋陈傅良《次韵奉酬徐一之送菊》:
桂丛兰畹悄无哗,但有哀鸿天一涯。
节物更谁知白发,交情於此见黄花。
声名独立空秋际,香色平铺与露华。
南雅未收骚致意,骚人应欲补诗葩。
宋戴复古《梅》:
孤标粲粲压群葩,独占春风管岁华。
几树参差江上路,数枝装点野人家。
冰池照影何须月,雪岸闻香不见花。
绝似林间隐君子,自从幽处作生涯。
⑵“芳”、“香”同用之例诗:
五绝 唐《青衣春条诗》:
幽室锁妖艳,无人兰蕙芳。
春风三十载,不尽罗衣香。
七绝 贯休《落花》:
蝶醉蜂痴一簇香,绣葩红蒂堕残芳。
因嗟好德人难得,公子王孙尽断肠。
五律 卢纶《蓝溪期萧道士采药不至》:
春风生百药,几处术苗香。
人远花空落,溪深日复长。
病多知药,老近忆仙方。
清节何由见,三山桂自芳。
七律 杜甫《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⑶“忧”、“愁”同用之例诗:
五绝 陆龟蒙《庭前》:
合欢能解恚,萱草信忘忧。
尽向庭前种,萋萋特地愁。
七绝 宋吴芾《置酒与五客饯行因成一绝》:
送尽行人我独留,老夫无计解离忧。
劝君今夜休辞醉,明日江山总是愁。
五律 贺知章《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七律 宋陈与义《重阳》: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
析评
1. 有些字发音轻且短,称为“轻声字”,也叫“轻音字”。如“花”、“葩”、“华”三字中“花、华”二字为“哑韵”,同时用其中二字或三字又为“复韵”,此三字实在有些不幸。 我选取了二字同框例诗两首,三字同框例诗两首。其中哪首是“音涉哑滞者”? 诚如斯言,各种韵书为什么还把它们归纳于同一韵目之中呢?况且韵脚字的发音一收一放,一低一高,抑扬错落不是更好吗?
2.此三字又被列入意义相同之字,而犯“复韵”之忌。“花”、“葩”、“华”三字既有相同义项,可通用作“花”,更多的是义项相异者,如“华”义项又为“光彩、光辉”: 宋·王安石《次韻酬段約之見招》:“淮流南宛岸西斜,風有晶光露有華。”,宋陈傅良“声名独立空秋际,香色平铺与露华。” 又为“華美有文采”如”宋苏轼“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又可为“年华、荣华、浮华、精华”等。再如“葩”,奇葩既可指“花中之奇”,又可指“人中之奇特者”。即便是“花”也可以指象花而非花的事物,如烟花、灯花等,甚至于天花、眼花、挂了花(受伤)、没钱花,则与原意渐行渐远。所以义项相异者不必避之。
3.宋晁补之诗中的“白雪葩”、“伴琼花”都是指雪花;戴复古诗中的“压群葩”、“不见花”一指各种花,一指梅花,也都是指花。并没有视为“复韵”而避之。同理所举例诗中“忧、愁”,“芳、香”也没有被视为“复韵”。更有所举卢纶的五律,在一些人看来不仅“芳、香”复韵犯忌,其中“方、芳”二字还又犯连韵之忌。
上一篇:差可告慰-差可告慰读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