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嶲怎么读_曦怎么读
南中,益州,蛮夷嶲怎么读_曦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实际上,尽管蛮夷时不时还反叛,但终孔明一生,南中地区的士大夫们,的确没有再反叛。
所以,孟获并没吹牛,此处并不矛盾。
在此,我要特别批评一下司马光。
乱选史料,胡乱发挥,这是要误国误民的!
《通鉴》载,孔明平定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之后,就用当地渠率当干部。有人劝谏,孔明说:
若留外人,就得留兵,那么粮食不足,这是一个困难;而蛮夷刚被我们打败,有的父亲了,有的兄弟了,若留外人却不留兵,一定会造成祸患,这是第二个困难;还有,蛮夷因反叛而被诛杀的很多,他们自己就会担心被官府镇压,若留外人,很难相互信赖,这是第三个困难。如今,我的想法是,不留兵、不运粮,大体上明确纲纪,让蛮夷和汉人大致相安而已。
孔明于是悉收其俊杰孟获等做官,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供给军国之用。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
《通鉴》上这段记录,司马光基本上是从《汉晋春秋》摘过来的,但最后一句“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则完全是司马光自己的臆想,《汉晋春秋》并没有这么说。我们刚刚讲了,诸葛亮一走,蛮夷立即反了,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司马光如此不负责任地讲出这句话来,会对当世和后世的当政者,产生巨大的误导。
“渠率”即“渠帅”,可以指少数民族首领,也可以指地方武装叛乱首领,这可能是司马大爷把孟获当成蛮夷老大的原因。于是,孟获所说的“南人不复反矣”或“边人不复反矣”,就变成了“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了。
我们总结一下孔明治理南中的政策:
对南中地区的士大夫加以安抚,他们是地区稳定的中坚;对反叛的蛮夷铁腕镇压;对没有反叛的收买之、分化之、迁徙之;掠夺蛮夷的财产,一方面以资国家、军队之用,另一方面让他们失去造反的物质基础。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这,可能也是孔明非要亲征南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民族政策,复杂而敏感,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我估计司马光老爷子天天不是跟家里头爬格子,就是在朝里跟王安石掐架,根本没有亲自处理过民族事务,所以才会想当然认为,诸葛亮七擒孟获,换来南中地区数十年的稳定。
此腐儒之见也。
【孔明岂是腐儒!】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