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寒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孟云卿的寒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诗歌,作者(寒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孟云卿的寒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寒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寒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考点透视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意的理解,对内容的概括、对常见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和典故运用的分析,以及对意境、风格的体会。鉴赏和评价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命题趋势
从这几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来看,考查材料的选取上有诗有词,以唐诗宋词为主;考查的命题形式上有客观有主观,以主观题为主;考查目标的设置上有鉴赏有评价,以鉴赏为主。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包括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知识讲解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诗歌写作手法
结构技巧
古代诗词是非常讲究结构形式的。它既体现了诗人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要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以快速敏锐地整体把握全诗。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诗歌的结构是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服务的。诗歌从结构角度说,有下面不同情况。
从局部看有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从整体角度看有起承转合,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过渡、铺垫、伏笔等。
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三种在诗歌中用到的很少,所以在此不作过多介绍,只是了解有这种说法。
开门见山
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本题,这就是开门见山。
例1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曲笔入题
曲笔入题是指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这种手法运用得好,可以使诗歌更加含蓄。
例2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此词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颇值得玩味。此词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正如郑文焯所说:“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依声能事尽之矣!”(《手批东坡乐府》)
卒章显志
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3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尾联两句紧承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它已经超出一般的凭和拜谒之辞。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
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4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起承转合
古典诗词写作上的一种技巧。一般指对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要求。所谓的“起”即开头(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第一联,下同);“承”即紧承上句或上联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铺陈,要承接自然、紧密;“转”即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是指诗的内容宕开一笔,使诗内容更加丰富或境界更加开阔;“合”则是对全诗的“收束”,要对前面的描写起到收束的作用,要“收”得有力,并传达出诗的思想感情,一般要在此句或此联点出诗意或主题。
例5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颔联写安史之乱后春城败象,颈联运用亦曾转实仍写安史之乱严重后果,尾联结以衰老,通体呼应,和谐一致。
过渡
即承上启下。
例6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上一篇:宾加偏旁组词 宾加偏旁组新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