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毡笠的意思 站栗的意思
头盔,而在,葡萄牙毡笠的意思 站栗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船盔是西班牙开启大航海时代与对外征服的标志武装之一
当然,武器装备就是如此,有变强的亚种那就一定有变弱的亚种,这和动植物“物竞天择”的适应进化是一样的,富有和资源丰富的民族自然可以制造强大的铠甲和头盔,而小国想要打造类似的装备则往往需要削足适履,这是没有办法的。
▲在《帝国时代2决定版》莽应龙战役中飞刀骑兵的插画,不同于慢悠悠的步兵,骑兵对于头盔的固定需求要高得多
在中国元明时期,中原王朝曾多次对东南亚开展远征与进行贸易,一些中国的铁笠得以进入泰国、柬埔寨(高棉)、越南和缅甸地区服役,但这些国家并不是很盛产钢铁,冶炼技术也与中原有所差距,这些地区的飞碟盔大多由藤条编织,或者生浇铸,在一些金属成型技术不够成熟的地区,由于缺乏安装帽绳的技术和经验,一些国家甚至采用用麻布包在头盔外侧并系在下巴上的方式固定自己头顶的飞碟盔。相对而言,藤盔的结构则要稳定不少,毕竟懂得编织藤蔓的人都知道如何给藤曼篮子编织一个把手,如果时间和资金充裕,他们甚至会用生漆和金银对自己的头盔进行装饰。
▲泰国电影中泰国国王所佩戴的飞碟盔,实际上飞碟盔侧壁上便于上色、添置家族标志和装饰物也是其风靡世界的原因之一
当然,也有一些藤盔和生铁盔安置在一起组成的复合式头盔,这些头盔在泰国和越南地区有出土,其中的一些将藤盔作为铁盔的外部防水保护,另一些则将藤盔作为铁盔内侧的内衬,型制不一而足,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进一步提升战斗员头部的安全。
▲菲律宾摩洛人武士,他们的头盔就是对葡萄牙船盔和飞碟盔逆向工程的产物
而在更接近赤道的亚热带地区情况则更为特殊。随着葡萄牙殖民者和商人地抵达,许多碟盔和船盔开始以战利品和商品的方式进入当地军队手中,当地人通常采用手头所有能弄到的材料进行设计制造,菲律宾人的仿船盔通常采用铜打制,并在上方插上展示等级和家族的标志。而在印度南部,甚至还出现了乌兹钢制造的飞碟盔。在阿拉伯地区和部分东南亚地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毒辣的太阳,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自身盔檐材料的强度不足,许多国家的武装人员也会采用布条或者罩布包裹的方式提升头盔的防御效果和舒适程度。
▲被包裹得过于紧致以至于根本看不出是碟形盔的印度造飞碟盔……
而在贸易与战争的过程中,各国的飞碟盔的风格和设计思路也出现了交流和融合,这方面如果展开讲的话,可以讲的东西就太多了。比较典型的就是缅甸飞碟头盔,在莽应龙时期的缅甸头盔受到葡萄牙船盔和明军铁盔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种顶部有中国式“避雷针”,飞檐有葡萄牙式外翘形变,外部有鳞甲片加强,又融合了一定缅甸本民族宗教文化特色的独特盔型。
▲莽应龙塑像,头盔挺还原的
▲葡萄牙人带来的不止是武器装备,还有技术和想法,图上方为缅甸帝国的火炮战象,其战象上方的战斗塔结构显然受到了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桅盘火炮的启发发展与未来:随着凯夫拉等现代化纤材料的出现,绝大多数古老形制的头盔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仅能在军事重演和冷兵器兵击中任岁月蹉跎。但飞碟盔显然不在此列,在热带地区,由飞碟盔发展而来,曾经被大量的殖民地经常和军队作为制式装备的的凉盔,在被替换成化纤和塑料材料后,依旧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服役。
▲绿色的凉盔几乎是越南陆军的标志物之一
▲但凉盔的使用着原不只是越南,几乎所有的殖民者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都曾经使用过它们
而在民间,以飞碟盔、亚德利安盔和船盔为原型发展而来的碟形安全帽和消防安全头盔也依旧是民用头盔市场的主宰。那些在无数次冷兵器交锋中所诞生的盔檐和凸梁,依旧在保护着头盔下的每一个生命。五六十年代国内十分常见的凉盔式塑料安全帽,笔者的水利部门工作的外祖父年轻时在嫩江松花江一线修建水坝时,戴的就是这种头盔
▲现代的消防头盔,依旧保留着明显的船盔特征
这就是飞碟盔风靡世界的故事,一个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不会结束的故事。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尤金少将,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