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我们的民族小学有感_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后感
官兵,群众,乡亲读我们的民族小学有感_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总察看了院子里的鸡笼、猪舍。仔细阅看挂在门口的贫困户帮扶联系卡,了解一家人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发展需求和帮扶措施。
总关切地掀开床褥、摸摸被子,看看够不够厚实。抬头看见挂在房梁上的腊肉,询问家里的吃穿怎么样。总对吉好也求一家人说,我一直牵挂着彝族群众,看着你们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很高兴,希望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在三河村,总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总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那达慕是深受蒙古族群众喜爱的民族特色活动。2014年1月27日上午,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乡)白雪皑皑,旌旗飘扬,牧歌悠扬,牧民们身着盛装,骑着马,开着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冬季那达慕。
看到总来了,牧民们使劲鼓掌,纷纷上前握手问好。总同牧民们一起,观摔跤,看赛马,听长调,赏歌舞。
在传统的“五畜祈福”仪式上,总按照蒙古族习俗,用无名指蘸上用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
一路上,总反复强调,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总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贵州毕节化屋村村民以苗族为主,民族特色鲜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春节前夕,在贵州考察调研的总来到这里。走进扶贫车间,精美的苗族传统服饰吸引了总的目光:“这是手工做的吗?价格多少?销路怎么样?”
“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总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总指出:“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
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一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这里青山环抱、溪水潺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500多年来,当地佤族群众同汉、白、傣等族群众和谐共处、辛勤劳作、生生不息。
2020年1月19日,农历春节前夕,总来到这里,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
脱贫后的村民李发顺一家,住进了“大五架”房,一正两厢一照壁,上下两层,干净结实。
总来到他家,一一察看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猪舍等,了解居住环境。随后,总在院子里同李发顺一家制作当地节日传统食品大米粑粑,并聊起家常,详细询问李发顺一家脱贫情况。
总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村寨广场上,身着民族服饰的佤族男女老少,敲起象脚鼓,一起“加林赛”(佤语:意为大家一起排队跳舞),用热情的甩发舞和欢快的竹竿舞,欢迎最尊贵的客人。
按当地风俗,总敲响佤族祝福木鼓——
“一声鼓响,风调雨顺;二声鼓响,国泰民安;三声鼓响,四海升平!”随着浑厚的鼓声和长者的祝语,广场上掌声、欢呼声汇成一片。
“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幸福!”总同乡亲们挥手道别。
“光辉照边疆,山笑水笑人欢乐。社会主义好哎,架起幸福桥。哎……道路越走越宽阔,越宽阔……”
欢快的歌声,在村寨里久久回响。
“要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关心关爱基层官兵”
党的根基在基层,军队的根基也在基层,基层过硬军队才能强大,青年官兵过硬军队才有未来
统帅心系百万兵,一步一履总关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总都会看望慰问部队官兵,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部队官兵、军队文职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
2013年春节前夕,总来到大漠深处的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见到官兵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直惦记着大家,特地来看看大家。”“一直”和“特地”,生动道出了总对基层官兵的真切牵挂。
那天天气很冷,当看见大家只穿了冬常服时,总说,“大家都没穿大衣,我也脱了吧”,说着便脱下大衣,和官兵们一起合影。
“战士们睡觉冷不冷?能不能洗上热水澡?连队伙食怎么样?”这些生活“小事”,却是统帅心中的大事。
2017年春节前夕,在陆军第65集团军某步兵旅“大功三连”,总走进二排宿舍,摸摸被褥,看看衣物,关切地询问战士们能不能洗上热水澡、晚上宿舍冷不冷、过节准备得怎么样。离开宿舍时,总叮嘱部队领导安排好节日生活,让战士们过一个安全、欢乐、祥和的春节。
2018年春节前夕,总视察看望驻四川部队某基地官兵时,同西沙某测控点官兵通话。海岛环境能不能适应,过年准备得怎么样……总问得很具体。得知岛上驻防条件比较完善,春节期间安排了包饺子、卡拉OK、棋牌和球类比赛,总很高兴,叮嘱要安排好节日期间战士们的生活,让大家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2019年春节前夕,总专程视察北京卫戍区,走进官兵宿舍,察看生活设施情况,特意叮嘱道:“我在电视上看了今年元旦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那天天气很冷,国旗护卫队官兵穿得比较单薄,要注意防寒保暖。”
士兵,在统帅心中有着最重的分量;基层,是统帅去得最多的地方。“党的根基在基层,军队的根基也在基层,基层过硬军队才能强大,青年官兵过硬军队才有未来。”总强调。
总指出,要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关心关爱基层官兵,注重把人力物力财力向边防、向基层、向一线倾斜。
2014年1月26日清晨,总从北京乘飞机直飞10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阿尔山市。一下飞机,就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迎风踏雪驱车赶往边防线。
隆冬的北国边疆,大地鹤雪,高天寒流。车队行驶在茫茫雪原,冰封路滑。抵达阿尔山口岸,总提出要走一走边防巡逻路,看一看一线执勤官兵。
雪地里,朔气逼人,冰冷刺骨。总一边查看巡逻装备,一边了解执勤情况。看到官兵们的脸上、眉毛上、防寒面罩上满是霜花,总关切地询问寒冷的天气适不适应,每天要巡逻多少小时、走多少公里,官兵们精神饱满,一一作答。
上一篇:(蚬的拼音)-闲的拼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