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全球化)
中国,自己的,思想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全球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欧洲人屠杀印第安人
那么,我们讲中国思想,与这种“普世价值”有什么不同?中国文化总体是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其中有些精神和思想可以与别的国家和社会分享。如果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思想,一定包含着有意义的东西在里面,也一定具有能被共享的东西在里面。我甚至多次“妄言”:任何一种思想、一个事物,如果它跨越的时间越长、覆盖的空间越广、包含的个体越多,那么,至少很可能,它所蕴含的普遍就越强。如果这个命题成立,那中国文化与思想究竟是个案、个别、特例,还是也应该有它本来有的影响力呢?过去老说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这个拿来说思想与文化,也是适合的。
当然,思想也有交集,我们传统讲的仁、义、道、理,西方人讲的平等、公平、公正,显然并非没有交集,并非一定是非此即彼的,互相冲突的。近代以来社会主义其实最重要的诉求就是追求社会的平等, 这个基本价值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其带来的治理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诉求,因为资本主义意义上的社会治理,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产生了经济社会的不平等,于是就有了对平等的诉求,就有了工人运动、妇女运动、黑人运动,包括社会主义运动,背后追求的就是基本的经济社会政治平等。
中国人也一直讲平等,历史上有“不患寡患不均”,为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也是追求社会内部工人农民妇女要解放、要平等的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后也一直主张并身体力行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所以,今天说中国思想与文化,不是要让它们也成为抽象的脱离历史语境的“普世价值”,而是在强调文化中国、思想中国,从而丰富自身、完善自身的同时,不断与其他国家和人民分享、共享,这与强加不强加、是不是所谓“普世价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是大家面对共同挑战,找到更合理的共同应对。至少从追求来说,也有价值和道德,那就是共建共享,用老话说,是为了一个“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例如这次新冠病毒蔓延,本来就是人类的共同敌人,人类需要共同携手寻找对策,从国家与社会如何组织、社区与个人如何行动,到防疫抗疫里如何减少病毒传播、信息如何及时共享,等等,不分东西、不论中外,现实中各国家各地区不同治理模式之间各有长短,个别标榜或被标榜为灯塔的国家还如此表现。现在大流行还没有被止住,还需要各国各地区的人互相合作,而不是现在就自我吹嘘,尤其不能因为是否占领了“普世价值”高地就自我设定具有先天免疫力,或者因为自己抗疫不力,就无端甩锅给别人,乃至嫁祸给别人,这种情况反而显出“普世价值”的无力。
观察者网:新中国已经经历“站起来”“富起来”,正在实践“强起来”,在国家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中国思想对外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黄平:我觉得,首先要先用思想武装我们自己,不要成为物质的巨人,精神的矮子。中华民族走到今天,磕磕碰碰几千年是不容易的,1840年以来这100多年不容易,70年、40年也不容易,近代以来弯路也走了不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几千年延续至今,起起伏伏,坑坑洼洼,现在路越走越宽,而我们走的路不仅是独立解放的路、发展繁荣的路,也应该有一个思想上充实和精神上丰富的过程,不只是想着碗里有肉了、兜里有钱了,整个民族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也需更丰满、更完善、更充实,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会更自主,也更自信。所以我觉得,“中国思想”首先是对我们自己有精神的意义,其次才是客观上会对外或对他人会产生什么影响。
1840年以后我们遭遇西方的挑战和入侵,那以后就有了“中外”这个对比,“中国如何面对外部世界”这个命题。1978年我们改革开放到今天40多年了,建国也70多年了,建党也100年了,比起晚清,比起刚建党、刚建国,甚至比起改革开放之初,这个中外对比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如何面对外部世界”这个命题也已经很大程度上不再适用了,也就是说,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谈“世界”已经离不了中国,离开了中国这个世界就是不完整的,不只是经济意义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止是中国在价值链、信息链、产业链等方面与世界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是在发展道路上、社会治理上,甚至价值理念上,客观上中国已经深深嵌入到整个世界当中,或者中国已经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没有中国的世界已经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中国对于对于各种世界议题、全球挑战,例如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与全球防疫,乃至于社会治理、思想文化建设,中国当然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份子,而中国的思想文化,包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尊老爱幼等方面活着的文化,本身就可以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所以,“中国与世界”这个命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中国在世界中应该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怎样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而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中国如何应对外部世界”的问题。我们身在世界之中,而且越来越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她必然有自己的影响、担当、责任和贡献。
这样,今天已经不是讨论中国要不要有影响的问题,中国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每一个在外面打工的、经商的、旅游的、留学的中国人,都是中国的形象大使、行动大使、文化大使,中国人在世界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是中国对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对外的影响本身已经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多到什么份上?可以简单统计一下每年外出旅游、留学、经商、打工的人数有多少,去了多少国家和地区,就知道了。
其实,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喊出的那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不仅在亚洲地区,在世界也很有影响,至少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古老的伟大文明在衰落以后能重获新生。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资料图)
从这个意义上讲,1949年的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个什么意义?法国大革命只有几个月,十月革命是几个星期的事,中国从1919年算起,整整经历了30年,所以当她独立和解放,几亿人民站起来的时候,对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影响,比我们当时由于被封锁被包围而知道的要大得多。当1954年周总理率领代表团去日内瓦、1955年去参加万隆会议时候,为什么能够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万隆会议是第一次亚非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亚非国家在没有西方国家参与、主导下自己召开的会,当时很多新独立的亚非国家,还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另眼看待的,认为我们是怪物,是“红色猛兽”,但是总理表示我们是来求同存异的,我们都是经历过反殖民主义而赢得了独立, 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写进了万隆会议宣言,这个影响有多大?直到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是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国际准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