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监管执法黑科技“上手”,入河入海排污口是这样查出来的
排污口,长江,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黑科技“上手”,入河入海排污口是这样查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原标题:监管执法黑科技“上手”,入河入海排污口是这样查出来的
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根本改善长江、渤海、黄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是压实各方治污责任的关键。
你知道长江沿线有多少排污口吗?之前地方掌握的数据是1973个。不过,用上了卫星遥感、无人机(船)、管道机器人、手持/探地雷达、快检试剂等“黑科技”手段后,查出的排污口有60292个,是原有数据的29倍。
同样,在渤海排查出各类排污口18886个,是原有数据的25倍。
“九成以上的排污口是‘黑户’,地方之前未纳入监管范围。相比那些已经被监管的排污口,这些‘黑户’对长江水质的影响更大。”1月25日,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副局长史庆敏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2016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启动了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和长江、渤海、黄河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史庆敏介绍,截至目前,长江排污口排查已完成,溯源完成率达到80%以上;全面完成黄河干流上游和中游部分河段5省区18个地市7827公里岸线排污口排查,登记入河排污口4434个。今年将持续推进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渤海排查已完成,溯源完成率为80%;赤水河排查已完成,共排查出各类排污口4881个。
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技术人员正在演示探地雷达使用方法。摄影/章轲
25日,在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的一个大房间里,展示了数十台各式的无人机、无人船、管道机器人、高光谱水质在线监测仪、手持激光雷达、探地雷达等高科技设备。查到那些“黑户”排污口的,就是这些“功臣”。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陈尧介绍,无人机配备光学+红外摄像头,可跨越地形障碍,全方位无死角排查排污口;无人船配备声呐+水下摄像头,可扫描捕捉潜在的排污口;管道机器人+潜望镜,可探管溯源,追踪排污口;快检试剂,可在5-10分钟出数据,迅速定性水质。
“有些排污口,排查人员即便到了现场也未必能发现,只能看到排口流水痕迹,而无人机从天上飞过去能清晰发现。另外,利用无人机热红外成像仪能识别水下暗排口。有些排污口人工徒步无法到达,也只能通过无人机进行远距离排查。”生态环境部《无人机遥感航测技术规范》编制人员朱海涛说。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专家姚延娟介绍,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期间,技术人员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帮助发现3572个环境问题,占各地自查问题52.3%。2020-2021年推送疑似图斑947个,识别准确率达到97.7%,整体效率提升90%以上。
姚延娟举例说,华东某市利用遥感解译成果并精准定位,完成了全市水源保护区内529家工业企业的关闭清拆,还定期开展水源地现存非工业类建筑(群)排查,实现了水源保护与美好生态环境的双赢。
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航空遥感部主任杨海军也向记者讲解了一批先进的监管设备和应用系统:国家饮用水水源地全域安全遥感监管平台,可持续动态监管着全国2800多个县级以上集中式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高光谱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总磷、总氮、氨氮等十余项分析结果可实时显示在智能手机终端;用手持激光雷达扫描仪,可在不依赖外部定位设施的情况下,完成高精度地图的构建。
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期间,技术人员通过无人机查看排污口情况。摄影/章轲生态环境部提供的《关于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称,不完全统计,沿江各地排查期间解决污水直排问题1万多个,远超历史同期,有力促进水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2020年,长江经济带Ⅲ类以上断面比例87.6%,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0.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专家林忠胜告诉记者,截至2021年底,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台账已全面建立,11省份63个地市(州)基本实现排污口“户籍”管理。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建立了整治销号制度。
“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根本改善长江、渤海、黄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是压实各方治污责任的关键。”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局长曹立平表示,排查就是要弄清楚有多少排污口,到底在哪里排,到底谁在排,到底排什么,到底排多少?这个最重要的基础性“底数”摸清楚了,才能为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保障。
曹立平表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深入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并以入河排污问题整治为抓手,推动污水管网更新改造、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切实增强截污治污能力,压实截污治污主体责任及职责分工,推动地方建立健全入河(海)排污口整治责任体系及监督考核机制。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