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电联:2022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存不确定性
电力,供需,同比增长中电联:2022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存不确定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预计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其中,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偏紧。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其中,华北、东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东、华中、西北、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偏紧。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升级,负荷“冬夏”双高峰特征逐步呈现常态化。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外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宏观经济、燃料供应、气温、降水等多方面因素均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王益烜从2022年电力消费需求和供应两个方面给予分析。
从电力消费需求上看,她表示,夏冬气温给用电增长带来不确定性。如夏季高温时段部分城市的空调用电负荷占城市的总用电负荷比重高达40%以上,若存在全国大范围长时段极端高温天气,则对全年的用电量增速影响程度可达1%左右。另外,外贸出口增长等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当前我国出口存在下行压力,2021年12月底发布的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1%,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持续低于50%“荣枯线”。
从电力供应上来看,她说,电力燃料供应存在不确定性。如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电煤增产保供措施,2021年的电力供应紧张局势得到解决,但部分应急产能在供暖季结束后可能就面临退出。此外,进口煤炭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给供应量及价格带来波动。
保供与绿色低碳转型双管齐下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电力行业既要保障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又要加快电力绿色低碳供应结构转型,推进“双碳”目标实现。针对当前的电力供需形势、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郝英杰在发布《报告》时提到三点建议:
第一,确保电力燃料稳定供应,发挥煤电兜底作用,保障电力供需平衡。
一是加强能源安全监测预警。提升对电力燃料运行和发展趋势的监测能力、对潜在能源供需风险的研判预警能力;二是继续增加国内煤炭供应总量,并形成煤矿应急生产能力;三是推进电煤中长协签订及履约监管工作,对恶意违约、中长期合同履约率过低的责任方企业,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四是继续给予火电企业金融等政策支持,保障企业燃料采购资金。
第二,发挥行政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平抑电力产业链波动。
一是综合考虑系统安全及发电企业可持续稳定生产,合理确定电煤中长期合同基准价格。强化“基准价+浮动价”机制的唯一性、严肃性,严禁各区域、各煤矿自行创设指数和定价机制;二是理顺市场环境下电价形成机制。稳定上下游价格,防止产业链波动推高终端用能成本,控制燃料及电力成本在社会成本可承受范围之内;三是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完善电力市场规则体系。加快建立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补偿机制,完善电价形成机制,给予提供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的煤电机组合理补偿。进一步明确跨省跨区送电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四是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强有序用电执行管控。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向“市场化响应”转变,拉大峰谷分时电价差,调动各类负荷侧资源参与系统调节。建立健全分级有序用电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第三,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能源电力结构转型。
一是加快研发和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集中力量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以及低成本CCUS等技术创新;二是科学有序推动大规模新能源建设。持续优化新能源发展布局,在东部地区建立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在西部北部地区加大风能、太阳能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力度。针对新能源配置储能建立“统一调度、共享使用”的协调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发挥储能促进新能源消纳、调峰调频、功率支撑等多重作用;三是科学有序推进煤电清洁转型,继续发挥煤电基础性作用。在推进煤电机组改造升级过程中,建议统筹考虑煤电节能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及机组的技术特性,对不同类型的机组采用不同的供电煤耗改造基准线,不“一刀切”;四是加快构建大规模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加大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对电力柔性负荷进行策略引导和集中控制,充分利用用户侧资源,化解短时电力供需矛盾。将新型电力设备等多类型需求响应资源统筹纳入电力运行调度,提高电网的灵活性。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