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这家公司创始股东曾涉贪污罪未披露,IPO前夕核心技术人员“出走”……
公司,万元,科技这家公司创始股东曾涉贪污罪未披露,IPO前夕核心技术人员“出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IPO日报
近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天津华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鸿科技”)递交了申报稿,拟申请在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为国信证券。
本次申请上市,公司计划募集资金3.95亿元,用于建设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建设项目、医疗微创手术的产品研发和产能提升建设项目。
来源:公司官网
创始股东曾涉贪污罪
2010年12月,崔成哲、张立波、李兵、李兴华和卞为强等五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华鸿有限,设立时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
IPO日报注意到,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目前的大股东,自然人李兴华还曾涉贪污罪。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时任吉林省商务厅总经济师卜向敏利用其职务便利,以李兴华控制的长春国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翰科技”)向吉林省商务厅申报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该公司取得2016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后,李兴华将相关款项交付予卜向敏。
2019年11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李兴华主动到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系自首;在共同犯罪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系从犯,积极退赃,依法对其酌情减轻、从轻处罚,同时鉴于李兴华犯罪情节轻微,对其免予刑事处罚。
截至目前,李兴华已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仅为公司的大股东。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李兴华持有268万股股份,占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5.5%。
另一边,公司在首次申报稿中并未对上述情况进行披露,是否属于重大遗漏?
“李兴华作为发行人股东,2018年5月辞任发行人董事职务,不属于发行人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其他核心人员,未参与发行人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其所涉及的判决事项亦与发行人无关,且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已作出终审判决,对其免予刑事处罚。发行人在首次申报材料中未提及上述事项,符合《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28 号》的披露要求,不构成重大遗漏。” 华鸿科技指出。
本次发行前,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为崔成哲、张立波、李兵,三人合计持有公司 65.97%的股份;本次发行后,三人或合计持有49.48%的股份,仍为共同实际控制人,且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
据介绍,华鸿科技主要从事末梢采血器械、胰岛素笔配套用针等注射穿刺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其全资子公司优外医疗主要从事穿刺器、气腹针等微创手术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申报稿显示,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1.99亿元、2.61亿元、1.34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786.11万元、3302.68万元、5074.81万元、1488.26万元。其中,末梢采血器械产品销售收入在报告期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在92%以上,系公司主要产品。
但公司仍存在业绩下滑的风险。
华鸿科技在2021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6%,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37.81%。公司解释称,这主要系人民币汇率升值、全球疫情导致欧美地区船舱及集装箱预订困难、树脂原料涨价以及公司组建临床销售团队拓展新产品业务导致销售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所致。
IPO日报了解到,华鸿科技的核心技术人员数量有所减少。
申报稿披露,报告期初,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为张立波、刘斌、田泰生、杨建涛、樊滔五人。不过,2020年3月,樊滔因个人原因离职;紧接着,杨建涛也因个人原因于同年5月辞职。
据悉,樊滔离职的原因系优外医疗生产经营所在地为天津,而其家庭所在地为上海,综合考虑长期异地工作的不便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樊滔将其所持有的优外医疗30%股权转让给华鸿科技后从优外医疗离职。
天眼查信息显示,樊滔自2020年4月至今就职于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3 月任上海质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20年11月至今创立宁波奉永医疗器械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任执行事务合伙人。至于杨建涛,离职原因系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考虑,离职后至今为自由职业。
樊滔目前旗下对3家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
图片来源:天眼查官网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华鸿科技的核心技术人员减少为张立波、刘斌、田泰生三人。
“报告期内樊滔、杨建涛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存在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的现象但不存在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的情形;公司与核心技术人员均签订了《劳动合同》《保密协议》,报告期内不存在技术泄露的情形。”公司指出。
关联方“帮衬”
此外,公司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关联交易也成为监管层关注的重点。
据披露,华鸿科技经常性关联交易主要包括向关联方上海康莱、Carelife USA、Carelife U.K.(香港)以及 Carelife U.K.(英国)等康莱系公司销售产品,后者均与持有公司 5%以上股份的股东,也就是创始股东卞为强相关(卞为强对康莱系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
自2008年起,康莱系公司与华鸿科技开展业务合作至今,公司主要向其销售普通型采血针、安全型采血针、采血笔等产品。康莱系公司采购公司产品后,通过 Medicore、Accumed 等下游客户销往 GPO组织、医疗机构、药房等终端机构,且采购的产品全部销往境外。
根据公开数据,2017年,华鸿科技与与康莱系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金额为3331.68万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比重高达23.53%;之后这一数字则显著下降,2018年至2020年2021年上半年,双方之间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552.67万元、479.54万元、614.37万元、539.18 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04%、2.41%、2.35%、4.03%。
华鸿科技表示,2017年及以前公司主要依靠康莱系公司拓展海外客户,特别是境外经销商客户,为减少关联交易,自2017年起康莱系公司逐步将其下游28家客户移交至华鸿科技。
根据双方约定,康莱系公司仅向华鸿科技移交采购末梢采血器械产品的下游客户,而在这部分客户中,“由于部分下游客户切换供应商所需履行的准入程序较为繁琐或其同时向康莱系公司采购其他医疗器械等原因,不愿改向公司直接采购而继续通过康莱系公司间接采购,导致康莱系公司仍然与公司发生少量关联交易,预计未来仍将持续。”公司在回复问询函中说。
据悉,由于康莱系公司损失了末梢采血器械产品在境外出口、经销环节的利润,作为补偿,公司给予了相应人员较低价格入股的“特权”。
申报稿显示,经各方股东协商,2017年9月,华鸿科技的创始股东卞为强按照4.05元/股的价格向公司增资168万股,本次增资后,卞为强持有公司528万股,持股比例上升至11.92%。由于这一增发价格略低于彼时的公允价值(5.8元/股),因此构成了股份支付,公司还为此计提了294.34万元的股份支付费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