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保护动物的宣传语)-“辛辛苦苦守一年)-一夜给你糟蹋完”
野猪,野生动物,农作物(保护动物的宣传语)-“辛辛苦苦守一年)-一夜给你糟蹋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地村民孙和良说 :“野猪太多,晚上安静了都能听到野猪哼哼唧唧找吃的,啥都种不成,只能种些大蒜、中药。但这些野猪猾得很,把中药拱出来,还不吃。”
野猪也不是唯一破坏农作物的动物。猯、熊、野兔、孢子、貉、赤狐、竹鼠等,都是农作物的大杀手。对林果和谷类,野鸡、麻雀的危害也越来越突出。晋北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但种植小米让农民有喜有忧,喜的是小米价格连年向好,忧的是到了谷子成熟季,麻雀成群结队飞来争食,当地农户虽然也放了稻草人但不很管用,只有拿着棍子不停挥赶,疲累不堪,但还是损失巨大。
遭猯啃食的玉米
狗猯 资料图
在宁夏海原县,很多农村遭受严重的猯害,特别是狗猯和猪猯。猯在部分农村也称獾子,生物学上划分为鼬科,其中狗猯(狗獾)还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狗猯作为杂食动物,在春秋两季夜间行动,常让当地农户防不胜防,近几年不少农户的玉米遭受猯害,甚至颗粒无收。
但野生动物为害农作物,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程度最恶劣的,还是野猪。野猪常常成群出现,一只成年野猪一般体重在90~200千克,体长1.5~2米,跑起来时速近50公里,而且可以连续奔跑15~20千米。另外,野猪还会游泳。因此,这种“全能型对手”对人的安全威胁非常大。而且野猪非常聪明,为了加强对农作物的防护,农民使出浑身解数,采用炮仗、鸣锣、放狗、报警器等进行驱赶和吓阻,但两三次就会失效。
警示:
“死亡”与“种植意愿降低”
2021年5月10日,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上木拉乡增德村45岁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土登相巴,在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巡山途中突遭野猪攻击,右腿、臀部3处受伤并大量失血,在不到6分钟时间内失去生命。
土登相巴牺牲两天前,媒体刚刚报道过石家庄井陉县核桃园村3位村民被野猪袭击,其中一位86岁的老人,因在打理菜地时遭野猪袭击,伤势严重;此前的3月29日中午,浙江临安洪村另一位 86岁的老人陈大伯,家养鹅群遭150多斤的野猪撕咬,陈大伯上前驱赶时遭野猪攻击受重伤;再往前的3月23日,北川羌族自治县白坭乡中福村村民马久玉,在地里干活时遭野猪袭击,手、胸、腰均被撕咬出窟窿,后被顶下悬崖,撕咬现场还留下这位 66 岁老人的身体组织。
四川电视台对野猪伤人的报道
连续多起野猪伤人案件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特别是出任村支书不到半年的土登相巴因遭遇野猪而牺牲在岗位上,作为极端案件经媒体报道,再一次将人与野生动物的尖锐矛盾呈现在公众视野。
目前没人对全国范围内野猪造成的农作物损害做出过权威统计,记者综合媒体报道和地方政府公开资料,目前遭到野猪侵袭的省份超过23个,侵袭面积以地市面积计算,占国土总面积的61.2%。记者在中文搜索网页输入“闹野猪”作为关键词,搜索结果超过115000条,报道“人猪之争”案例在前50个搜索页,涉及全国107个县市,报道大小案例521起,其中提到“弃种”“抛荒”“撂荒”的案例116个,在这些案例中,媒体普遍以不同方式表达了野猪灾害严重地方的农户,“种植意愿降低”。
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教授在2006年呼吁,“全国野猪应该以百万的数量级来计算”。记者就此数据咨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生态专家,该专家向记者表示,综合全国目下有报案和登记备案的野猪案件评估,以及部分省市县开展的野猪种群数量资源调查结果,全国野猪数量保守估计超过180万只,这个数字还得排除通过气体分子碰撞率模型测得的野猪数量,也不包含养殖的野猪。
这些现象和数据已经足以说明,野猪灾害已经是全国性的,不再是局部现象。
记者浏览人民网开设的“领导留言板”专栏,全国多地农民均反映 :野猪泛滥成灾,对农作物形成严重的危害。以浙江为例,记者查阅当地公开数据,发现2000年《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显示该省野猪数量为29000只,截至2010年,迅速增加4倍以上,达到惊人的15万只左右。浙江当地媒体报道除地处平原的嘉兴,其余山区县( 市 ) 有 80%“猪满为患”。据浙江本地媒体早在2010年报道,不仅杭州、衢州、温州等10个市发生野猪毁田伤人,缙云县三溪乡全乡 3002亩水田,被野猪毁掉的有925亩,将近三分之一 ;双川乡2700亩耕地,被毁的就有2000余亩,1000余亩毛笋地基本被毁、颗粒无收 ;永嘉县北部山区,由于饱受野猪侵害原来600多人的村庄,如今只剩下20多人。
据新华网报道,早在2004年,光吉林省东部20多个县一年内有8400公顷的农作物遭到野猪毁坏,农民经济损失达3700万元。
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政协主席胡秀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六盘山区的野猪灾害给出了一个数据 :泾源县农作物遭野猪损毁的面积多达4.26万亩,造成约5800万元的损失,大多数农民表示,要是政府不管,还是“不种省心”。
拷问:
“人猪之争”“另类撂荒”的背后
记者梳理多家媒体报道和专家撰写的案例分析,最后都将原因归结为“生态保护成果显著”“捕猎不放开”“补偿跟不上”三个原因。但综合各方面案例和统计数据看,这3个原因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人猪之争”和“另类撂荒”,大量的全国性数据和案例表明,在野生动物灾害治理方面,野生动物保护观念价值失衡、野生动物管控权限配置不科学、管控机制互相抵牾、乡村利益均衡机制未能建立等,构成了一种结构性困境。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何诚担心,保护观念失衡,野生动物灾害被低估,反而会使得一种反保护逆向社会心理蔓延。他表示,野猪属于农地林地交界偏好型动物,适应能力强。固然这几年生态好转给野猪等动物生存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环境,但单方面植物生态好转本身就是一种失衡。在生物链不能完整建立,如在未引进虎、狼、豹等野生大型食肉动物前提下,野猪没有天敌就会过度繁殖,精密自然系统没有物种波动就会失衡,野猪必然会从林地、农林交叉地带向种植业地带逼近。这样的情况反过来不但不利于野猪种群良性保护,而且同时不利于环境承载和种植业保护。这时候如果偏执、机械地奉守一种缺乏理解和共通的野生动物保护观念,就会导致人们对动物保护的逆向心理,从长远讲反而不利于野生动物种群保护。
在野生动物管控权限方面,记者查阅相关规定,的确存在十分复杂的规制情形。首先是狩猎权限审批之困。捕杀严格地说必须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备案。尽管狩猎是控制野猪种群数量和密度的重要方式,但由于野猪乃至多种当下与农争食的动物都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私自捕杀是违法行为。受制于“国家保护”,当前很多以县为单位建立的狩猎组织都游走在灰色地带,狩猎实际对地方政府是一个“审批冒险”,对于部分小心谨慎的地方官员来说,很难有所作为或主动作为。这一点被很多乡镇官员所证实。记者在泾源县六盘山镇采访时,当地官员告诉记者,针对猪灾,镇里能做的是和林业部门联系,林业部门的答复一般是 :野猪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捕猎明显违背条例,他们也只能向上级上报。这种情况下镇里只好动员群众自我保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