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德彪西大海)-德彪西在《大海》中将写实与意象融为一体
大海,弦乐,木管(德彪西大海)-德彪西在《大海》中将写实与意象融为一体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弦乐与木管以重同名调交替演奏下行音调:7654和#7#6#5#4,造成强烈对比。音量的强弱交替,仿佛是海面上浪花的远与近、深与浅、浪峰与波谷、平静与狂怒的立体透视;音色的明暗变化,仿佛是天空中云霓的浓与淡,光与色的多彩涂染。不协和的增三和弦冉冉升起,为海面笼罩上奇妙的雾气,但很快又在波浪奔突中消散。当双簧管与英国管吹奏平行六和弦时:
1= b B,3/4 拍子
双簧管16123 #4 — ︱#4 — — ︱#4 — — ︱#4 — — ︱
双簧管53567 1 — ︱ 1 — — ︱ 1 — — ︱ 1 — — ︱
英国管313#45 6 — ︱ 6 — — ︱ 6 — — ︱ 6 — — ︱
伴奏的三拍子律动,造成一种船上颠簸摇撼的幽闲感觉;弦乐与木管连续增三和弦的交替出现,间杂以钹(震奏)与三角铁的音响,好像在阳光下,波涛翻滚,浪花涌起,时而涌成浪峰,时而跃成泡沫,互相追逐嬉戏,令人心旷神怡。木管连续的上行音型,力度逐渐增长,紧接着一个极不协和的长音和弦,又如同阵阵巨浪击向船舱,给人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乐曲转向低音,竖琴平行和弦的上行与下行,单簧管的上行动机,使人感到大海安静了,暮色已降临,海船也远去渐逝。竖琴起伏的琶音,短笛、英国管及钟琴的上行动机和小提琴、竖琴的泛音,让人印象深刻,余味无穷。这首乐曲,用色彩丰富的和声,变化多姿的律动,纵横交叠的织体,来表现大海波涛翻滚的嬉戏。
第三乐章,“风和海的对话”,这是在风暴中狂涛奔腾的大海。音乐刚健有力,气势雄伟,引用了第一乐章的主题并加以变化发展。这一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在滚动的打击乐声中,引出了一个由低音弦乐演奏的低沉的动机:
1= E ,2/2 拍子
‖︰0 0 02 #234 ︱74 0 0 0 ︰‖0 0 02 #234 ︱72 #234 72 #234 ︱72 #234 72 #234 ︱,低音弦乐溅起喧嚣的浪花,它有节律地起落着,汇成川流的三连音波。晦暗的气氛,似乎第一乐章破晓前大海的沉寂意境。它与木管的长音形成对比,显示了大海的威严。此时还只是和风初起,往后逐渐增强力度。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第一素描性的引子主题:6 ︱6 7 2 - ︱217 6 5 ︱4 6,由小号加弱音器独奏出来,它是那么的刚健。弦乐组模进向上的震音,在多次上行动机反复后,在一个拨弦的#G 音上突然休止。这意味着,迎来的不是金碧的旭日,而是惊心动魄的海上风暴。接着,铜管乐穿透管弦之墙,大声喧叫,气势逼人,好似乌云集聚,暴风骤雨使大海愤怒地掀起万丈狂澜,却把太阳推入海底。大海一片昏黑,飞沫泛出依稀的银光。人们已无法看清狂暴的大自然的伟态,而将视觉让位给听觉。灌入耳畔的,是呼啸的风声和奔腾的浪声。于是,形成了惊心动魄的“风与海的对话”。显示了大自然的狂暴,表现了它的神威和力量。
中段,在低音弦乐的颤音伴奏下,圆号再现了第一素描尾声动机:666 6 3﹒ 6 ︱1﹒,将一束光明投到黑暗的风暴之中,又使狂怒的大海逐渐安静下来。风雨过后,海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小提琴唱起抒情的歌,双簧管奏着浪花的调。然后,在小提琴人工泛音与竖琴琶音的背景上,长笛与双簧管柔和地吹起了飘逸的音调,使人感到:当大海在它安静时,温驯得像只羔羊。但此时大海并未真正平静,狂涛的余波还不时回涌。大海在明亮的光泽中,展现出宽广博大的襟怀。虽然,海上仍有浪涛的冲击与喧嚣,但那是大海刚健伟力的显示,而不是风暴的肆虐横行。虽然,管弦依然分离出令人炫目的缜密声部,但却具有温顺和谐的均衡。
在小号的三连音顿音背景上,交替出现的圆号与木管的长音,引出短号吹奏第一素描的引子主题时,才犹如太阳透过云层射出万道金光,光彩夺目。最后,风与海不再对峙,它们愉快地和解了。
作曲家把深沉宽厚的弦乐声部作为大海,把既富有动力,又轻灵变幻的管乐声部化为风声,在时而平静、时而激昂的海波与风啸中,弦乐与管乐进行了奇妙有趣的对话;有时,清晰入耳,有时,弱不可闻。风与海的对话,在降D大调温柔而澄澈的主和弦中结束了。
交响素描《大海》充满了光感与动感,颇具视觉效应,生动地描绘了海的不同风貌。从夜雾蒙蒙黎明的海到红日高照通体透明的海;从微风吹拂浪花嬉戏的海到狂风怒号、惊涛拍岸的海。充满了紧张激荡与优美宁静的对比,融诗、情、画、乐于一体。难怪人们说,在德彪西之前,还没有一个人能把海浪的蓝色和绿色,那变幻闪烁的光泽、海水的律动和清澈可见的深度,还有海涛那神秘、令人难忘的声响及其威力,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关于此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当他到海滨旅游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 这才是大海啊!”
鉴赏《大海》这部交响素描作品,我个人认为通过想象大海的“声、形、色”入手,大海浩大的声音使人震撼,大海千变万化的形象给人鼓动,大海在不同时段的美丽颜色引人诱惑。
交响乐《大海》是德彪西最具代表意义的一部,是他多年来对神圣大海深挚情感的凝聚,也是作曲家从对大自然中汲取灵感的艺术结晶。在交响音乐世界,许多作曲家都为大海绘出了不朽的音乐肖像,那逼真的细摹,细微到了海的每一道波纹和每一个色调。然而,德彪西的素描却有不同。与其说素描描绘了大海本身,不如说是表达了人们置身于大自然奇观中的一种感触与印象。
德彪西的《大海》就像一幅油画一样,以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或情绪,把某个念头的正确本质凝塑下来,将自身的感触与大自然本身融为一体。所以,他的音乐被后人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尽管《大海》不曾脱离德彪西作为印象派音乐家的朦胧笔调,也与传统交响音乐的形式、风格、技法迥异。但是,同他的《牧神午后》、《夜曲》的梦幻般光色相比,《大海》已更趋向于对大自然作真实的描写了。这部音画长卷,构思大胆新奇,主题更贯穿全曲而富有典型意义,管弦色彩更为鲜明精致,织体线条更加繁复缜密,它标志德彪西的交响音乐创作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交响素描《大海》中,德彪西将大自然的丰富音响收于笔端,在自己的心灵中,凝聚成一幅再现大自然风貌的艺术图画。德彪西运用大胆放逸的管弦乐法,在《大海》中将写实与意象融为一体,开创了交响音乐中的新生面,为后人留下一座丰富的艺术宝藏。交响素描《大海》是一部三足鼎立的标题音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