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辜勇原型)-武汉辜勇原型
医护人员,疫情,他的(辜勇原型)-武汉辜勇原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疫情最焦灼的阶段,他为医护人员提供零食、面膜和洗面奶。有同伴不理解,他拿记录册给对方看,说我们一周内已经为医护人员提供了2万多件医疗物资,剩余一点钱,买这点东西,让大家高兴一下。“你不知道他们有的年轻人想喝可乐到什么地步。”
情人节、妇女节等节日,他会组织十几个人到医护人员聊天群里发大额红包,看医生护士们抢得兴致勃勃,他觉得“在这个时间段,环境那么压抑,这样的快乐很难得”。
3月中旬,援鄂医疗队陆续返程,他向自己所在的顺丰公司提出为4万多名医护人员免费寄递行李,只为让他们回家的路上少一点疲惫。
汪勇(后排中)和援鄂医疗队合影。
看到金银潭医护群里,有援鄂医护人员说羡慕其他医院发的纪念章、纪念册,他策划了一本只属于他们的《金银潭日记》,收录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的手写故事和照片,并请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撰写序言,在5月12日护士节寄到大家手上。
……
汪勇展示《金银潭日记》
“回过头,把所有的事复盘一下,你会看到我们其实没做什么。跟政府提供的保障相比,我们是九牛一毛、查漏补缺而已,那些解决出行、吃饭、医疗物资什么的都算不上大事情。我们做的真正的大事是让医护人员心里有温暖,让他们在遇到事的时候、沮丧的时候,能有人跟他们说不要慌,你们后面还有我们。”汪勇说,“我们照顾的是他们的心”。
最令他高兴的,莫过于看见医护人员的状态越来越好。
举全国之力,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先后建成,16家方舱医院火速改建完毕,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相继进驻武汉。汪勇随之发现,那些一度精疲力竭到面无表情的医生护士们“正常了”,他们眼里又有了光;年轻护士们下班时会蹦蹦跳跳,“像20岁小姑娘的样子了”。
“一起拼过命”
武汉作家沈嘉柯在写关于汪勇的书时,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汪勇,一个很平凡的快递小哥站出来,做了这么多事情?他为此专门采访了汪勇的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以了解这位“凡人英雄”的成长历程。
对自己的过往,汪勇很坦然。
读书时,他并不是好学生。从高中开始沉迷网游,他大学学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时,却连补胎都没学会。
出于对电脑的兴趣,2009年,24岁的汪勇开了家电脑维修公司,一度收入可观,月入两三万元。
“飘了,觉得自己很不得了。”他这样评价当年的自己。那时,他白天打牌、晚上喝酒,天亮睡觉、午后起床,赚多少花多少,公司也无心打理。
2011年,公司开不下去倒闭了,汪勇也陷入“人生的黑暗时光”,他怀疑自己一无是处,有半年时间,他甚至天天锁着房门,泡在游戏里逃避。他觉得所有人都对自己有敌意,都在看自己笑话。后来,他开了一年出租车,晚上开车,白天睡觉,依然回避与他人交往。
父母的忧虑与日俱增,陷在泥潭里太久了,汪勇自己也想站起来。“我那时自我怀疑到什么地步呢?找工作时,我能想到的自己能干的活只有保安。”
2014年,在去找保安工作的途中,一个送快递的小哥从汪勇面前“飘过”。“咦!这个我也许干得来。”他这么想着,进了快递公司。
在新公司,汪勇每天早到一小时、晚走一小时,帮别人搬货、送货,直到被同事们叫停。29岁这一年,他从头打理自己的人生,认为身体健康、有个家庭、有份工作就足以叫人心满意足。
在身边人眼中,这时的汪勇已经是个乐于助人、为人仗义、有责任心的小伙子了,但他的成长史看上去离人们印象里那些“典型的英雄”相距甚远。也没人留意过,他那时是否就已具有如今备受称赞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其实组织能力什么的不太重要,当时最需要的是信任。因为那时愿意走出家门做事的人,都是抛开生死、想出一份力的人,大家目标一致。我需要做的就是让大家信得过,将大家聚拢起来。”汪勇说。
许多事情,看起来很难,做起来更难,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做着做着就都成了。
“当然中间有太多拒绝和困难,但那些不值得被记住,我们只看结果。有时候,前面找的20个人都拒绝了你,但第21个人会站出来帮助你。”汪勇说。
蔬果老板说这一仓库水果都给你们了;鱼行老板说上千斤鱼你要就都拿去;街道办干部尽一切可能为这群志愿者的工作开绿灯;回国创业者、退伍老兵、经理、房地产员工等9位身份各异的武汉人组成一支叫“九枪卫楚”的志愿者小队,他们总能为汪勇对接到需要的物资;防护用具匮乏时,医护人员把本该戴4个小时的N95口罩戴了6个小时,为的是每两次省出一个口罩留给汪勇;有医护人员发了增强免疫力的药,自己吃一半,给汪勇留一半……
什么是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什么是同甘共苦、生死之交?汪勇深知其中滋味,但他更爱用的词是:“拼过命。”
送别援鄂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纷纷在他的衬衣上签名留念。
“每天我都会接到两三个医护人员的电话,叫我休息一下。今天是这几个人打的,明天又换另外几个。这种被家人以外的一群人惦记的感觉,太幸福了,而且这是一群我打心底里敬佩的人。”汪勇说,“我觉得他们在为我们拼命,他们觉得我在为他们拼命。我们是一起拼过命的人,许多东西没法用言语描述,外人羡慕不来,没法理解。”
为什么会是汪勇?沈嘉柯说他在写作中找到了答案。“我们中国人真的很奇妙,我们平时可能有一些意见、牢骚,可是一旦遇到大灾大难,我们这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就是能够站出来。大家都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心情。这些念头潜移默化,藏于我们的血脉中。自己的家,自己捍卫。自己的国,自己要救。”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像汪勇和他的同伴们这样,来自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慷慨挺身,尽自己所能,为人们树起一道道高高低低的钢铁屏障,他们如无数粒萤火生辉,在暗夜里共同汇聚出一片永载史册的壮阔光海。
“组更大的局”
12月初,汪勇在北京参加一次节目录制,见到了3位援鄂医护人员。“两个小丫头一个小伙子,我第一次看见他们口罩下的脸。”
看淡过生死,汪勇说面对再多荣誉、再大的镜头,他的心跳都不会加速,只有一起拼过命、一起迎来曙光、一起帮过许多人的医护人员,能让他破功。
看见小伙子一上台眼里就含着泪,汪勇立刻跟着红了眼圈。“这我哪受得了?”在台下,他笑着嘟囔,说这些人都是他的“软肋”。
“人们以前质疑这代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那代年轻人是‘非主流’的一代,但是看看这些医护人员,他们表现的是垮掉的样子吗?”疫情期间,汪勇遇到的医护人员大都是“80后”“90后”甚至“00后”。“这么大的疫情,说来就来,我真的特别敬佩他们。”
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青年榜样,汪勇现在是几个宣讲团的成员,定期在各地宣讲。他认真思考了自己未来要做的事:“既然我已经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被那么多人看到,获得那么多荣誉,就应该在需要我发挥作用的时候负起责任。”
上一篇:(姑苏十二娘)-在苏州)-你必须知道什么是姑苏十二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