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辜勇原型)-武汉辜勇原型
医护人员,疫情,他的(辜勇原型)-武汉辜勇原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辜勇原型(武汉辜勇原型)
武汉快递小哥。新冠疫情之后,他被人们称为“生命摆渡人”“组局者”和“凡人英雄”,也是抗疫剧《在一起》中雷佳音饰演的辜勇人物原型之一。
2020年,他获得了国家邮政局授予的“最美快递员”称号,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接受先进个人表彰。
汪勇。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年末总结自己的2020年时,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又一次翻出手机相册里,一张他向许多人展示过的照片。
那是1月25日,大年初一的清晨5点多,汪勇走出家门后,转身回头拍下的自家房门。
大年初一清晨,汪勇走出家门后,拍下的自家房门。
那天很冷,一门之隔,父母、妻子和没满3周岁的女儿都还在睡梦中。他离开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也许再也回不来了。“我爱这个家”,然后“没有再回头看一眼”,他驱车匆匆赶往金银潭医院。
在武汉因新冠疫情“封城”的第三天,休假在家的汪勇决定出门,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上下班。
这像是一部英雄电影的开头。危难之时,人群里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快递员,脱下工服,走出家门,踏出变身成为“超级英雄”的第一步。
之后的几个月,汪勇像一个支点,撬动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能量。
从组建志愿车队接送医护人员通勤,到协调提供每日近1.6万份餐食;从调配医疗物资,到给医护人员买拖鞋、修眼镜、修手机,解决生活所需……
这个今年35岁,单眼皮、高个头,走出家门时手头资源仅有一辆小轿车的快递员,集结起一众素不相识的同伴,自发搭建了一条医护后勤服务保障线,为武汉抗疫一线的众多医护人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他因此被人们称为“生命摆渡人”“组局者”和“凡人英雄”。他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被大加夸赞,有人说他是个难得的项目管理人才;他上了《新闻联播》,经武汉当地党委批准火线入党,被顺丰公司连升三级、破格提拔为手下有200多名员工的分部经理;他获得国家邮政局授予的“最美快递员”称号和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又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接受了先进个人表彰……
“今年是特别漫长的一年。”汪勇感叹。对于荣誉,他感恩而平静,疫情改变了他的脾气,让他重新认识自己,“平静”是这段经历留在他身上的痕迹。
“我还是那个普通的快递小哥,一直都是。”汪勇说。
危急时刻,遍地英雄。他觉得自己在这一年里得到过太多帮助、信任、感动和支持。“不是我一个人,是太多人站了出来,要出一份力。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聚集在一起,团结起来,向一个方向努力的时候,相信你们已经看到了结果。”他说。
“真正的大事”
踏上旅程时,英雄们大都并不以“成为英雄”为目标。就像除夕夜,汪勇加入一个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出行需求群时,他的初衷是看看医生护士在聊什么,为家人打探点消息。
结果群里没人聊天,只有一条条滚动的用车需求。那是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公交地铁停运,网约车下线,金银潭医院位置偏远,不少医护人员上下班遇到困难。
当时,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正同新冠病毒“短兵相接”,346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在陆续奔赴前线的路上。其中很多人就是在这个除夕夜坐上了前往武汉的飞机或火车。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全国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一度也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
“这里那么重要,又那么危险。”看见群里有护士发布用车需求却无人接单,可能要在夜班后步行4小时回家,汪勇感到不忍。他在心里百般思量,凌晨1点多,终于下定决心联系了这位护士。
他想,自己有一辆车,有一个好身体,可以出点力。“我这辈子可能都遇不到比这更大的事情了。”
离家后的第一天太难忘了。大年初一早上,当金银潭医院的护士真的坐进车里,汪勇开始本能地恐惧。一路上,他腿抖个不停,眼睛不时瞟一眼后视镜,感觉病毒正趴在自己背后虎视眈眈。
在医院门口等待医护。
边害怕,边继续接单,一天下来,汪勇免费接送了差不多30位医护人员。让他心惊的是,这些人状态都相差无几,他们坐上车,往后一靠,眼神一动不动,没有说话的欲望,有人还会面无表情地流泪。
收工后,汪勇住进公司的快递仓库,跟妻子谎称自己到公司值班,接触了疑似病例患者需要隔离。晚上,他躺在仓库里考虑起生死:万一自己出了事,家人怎么办?房贷、车贷怎么办?
手头口罩不够,酒精没有,他很想明天就退出,但又算了笔账:一天接送30位医护人员,平均为每人省下两小时的话,一天就能为他们节省60个小时,坚持10天就是600个小时,这能救多少条人命啊!就是能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医护人员多睡会儿觉,也很好啊!
汪勇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意义大于风险,既然已经走出家门,不如继续干下去。
“你知道我看到医护人员的表情,心里第一反应是什么?我觉得我把家门锁得再好也没用,要是医护人员这条战线崩了,我们所有人都逃不掉。”汪勇说。守护医护人员,某种角度,也是守护自己的家。
送别援鄂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纷纷在他的衬衣上签名留念。
医院对车辆的需求不断增加,汪勇一个人忙不过来,他那辆5座小车,有时会挤进6个护士。
那时,坊间正流传各种关于新冠肺炎的谣言,有人说武汉连空气都很危险,但汪勇已经顾不得害怕了。他决心发动更多人,为这些让他越接触越敬重和心疼的医生护士做更多事。
汪勇开始招募志愿者,组建司机车队。由此,他从医护人员的“摆渡人”慢慢变成一个“组局者”。
医护人员通勤困难,汪勇就跑去与美团摩拜、青桔电动车和滴滴出行谈合作,最终实现了以共享单车解决金银潭医院5公里内的出行,以共享电动车解决5公里到10公里的出行,以志愿司机车队和共享汽车解决10公里以上出行的安排。直到开通医护人员通勤公交,通勤问题得到系统化解决。
有护士发朋友圈说天天吃泡面,好想吃白米饭。汪勇看到了,就和志愿者们去扫街,跑了20多家餐馆谈合作,终于找到愿以成本价为医院供餐的老板。
到医疗队入住的酒店送餐,看见医护人员大冬天穿着薄软的一次性拖鞋,汪勇牵头对接资源,为他们提供了1000双棉拖和1000双凉拖。
眼镜戴在护目镜里容易坏,手机用酒精消毒久了容易出故障,指甲长了没有指甲钳,头发长了没有理发师……
汪勇总能细心地发现医护人员还没好意思说出口的需求。“我跟他们在一起时,会不停地观察,他们需要什么?可能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我的工作,就是围绕这4个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当时存在的意义。”
汪勇(右)与志愿者兄弟。
“我们要解决的是其他人没看到、没解决的问题。”汪勇强调。
上一篇:(姑苏十二娘)-在苏州)-你必须知道什么是姑苏十二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