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黄河注入什么海)-长江和黄河分别流入哪个海
黄河,文化,山东(黄河注入什么海)-长江和黄河分别流入哪个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黄河注入什么海(长江和黄河分别流入哪个海)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中轴线,其纵横蜿蜒于中华大地的姿态,颇似一条腾飞的巨龙,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正因有黄河的孕育和维系,中国文明的大一统格局,是以黄河为中心的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拓展。如果放大视野来看,黄河文明乃是东亚文明的肇始之地。
但是,黄河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时而温顺,时而暴烈,既以肆意漫延的姿态孕育出人类赖以耕种生存的峡谷绿洲、平原沃土,也以其任性的唐突给两岸的人类带来深沉的灾难。从大禹治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综合治理,正是在人与河的互动过程中,缔造出了伟大的“黄河精神”和“民族精神”。
黄河之不驯,在于中下游。在河南境内摆脱峡谷束缚的黄河,犹如巨龙摆尾,肆意流淌,冲击出广袤的华北平原,并在人与河的搏斗中,形成神奇的地上悬河。在地处下游的山东,以泰山山脉为分水岭,时而向南流夺淮河入海,时而向北流夺海河入海,将山东冲击出一个巨大的扇面,缔造出人杰地灵、物产丰饶的齐鲁大地。最终,黄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水利灌溉工程的调度下,像一个温顺的智者,从东营奔流到海不复返。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沿黄九省区都在积极谋划“幸福黄河”的发展路径。人与河的关系,从“生存空间”的争夺转向“生活空间”的营造,沿黄两岸的城市从曾经的“黄河漫城”转向“生活慢城”的诗意之地,一副崭新的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地处下游“扇面”腹地的山东,将以“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新儒家风范,自觉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使命,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构筑起河山相守、河海相通、河湖相生、河泉相涌、河花相映、河运相汇、河魂相照的“七星拱月”格局,在齐鲁大地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在山东激荡出什么?
黄河山东段全长628公里,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直接滋养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滨州、淄博、东营九地市,惠泽两岸。地处黄河故道鲁西南的枣庄及微山湖区域,潍坊北部的青州、寿光也在泛黄河流域。
黄河泥沙俱下,不仅把中上游的水源和泥沙带给下游的山东,还把中上游的智慧结晶、文化气度沉淀在山东。正因如此,山东成为黄河流域生态及文化资源的富集区,是黄河文明的集大成者。黄河文明在这片扇形流域书写和渲染出来一个大河民族的龙脉与图腾。
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是东方人类发展史的鲜明地标;泰山与黄河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激荡出“家天下”“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与古老的梁山水泊相比,东平湖从历史遗存水域转变成平原特大水库,提供了黄河水利工程的制高点,也为京杭大运河与黄河交集提供了天造地设的水上枢纽……一条奔流入海的大河,在即将完成她的使命之地,把最后的温柔与睿智,留在了山东。
黄河决定了山东的生态景观格局。在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高标准推进黄河千里生态廊道建设的谋划过程中,山东省集中开展93个生态项目,通过生态修复,植被保护和淤地建设维护着黄河的健康生命,又巧妙地转化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的优势条件。
用黄河资源带出最大的公共性,形成最兼容并蓄的控制力,是山东沿黄城市群普遍的设计标准。黄河的开放性、包容性、景观性,为自然与人的互动,提供了共生的生态空间、文化空间、休闲空间,“黄河资源公共化”是山东营造幸福黄河地域空间尺度的长远谋划。
无疑,对于一条生态、文化河流的发展而言,文旅产业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导产业。而旨在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域旅游”理念及其实践,将与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高质量发展,构成山东建设“文旅强省”的未来蓝图。
河山相守:构筑儒家文化轴线
黄河和泰山,一柔一刚刻画着齐鲁文化之道,能文能武守护着民族文明之魂。从时间维度看,泰山承载的文化脉络源远流长,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所代表的龙山文化拉开泰山的文化空间架势;从物质载体看,作为历史文化名山,泰山封禅被多次记录史册,据此诞生了宗教层面、民俗层面等多维度的传统文化。
黄河、孔子、泰山在齐鲁大地汇聚,构建起中国文化精神内核“儒家思想”,以“山盟”“河誓”“敬贤”等“大一统”仪式,奠定中国哲学思想、治国智慧、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形成中国文明的精神力量,延续数千年,成就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殊荣。依托“黄河、泰山、孔子”的中华文化物质遗存,串联济南、泰安、曲阜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形成儒家文化轴线空间。
文旅消费,为古老的泰山文化注入新鲜的场景活力。泰山区以“泰山吸引人、泰城留住人”为目标,通过“景区+节庆”“景区+演艺”“景区+博物馆”“景区+民宿”“景区+研学”“景区+展会”等实现优化组合,业态创新;积极挖掘“非遗”资源,通过非遗+文创、非遗+演艺、非遗+节庆、非遗+美食、非遗+营销等手段,让非遗资源重获生机,以文创为核心体验的景区和商业街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通过建设万达·泰山1545文旅街、三里屯文商旅综合体等特色街区,引进“梦泰山”啤酒城、胡桃里音乐餐厅等项目,提升泰城夜生活品质。
河海相通:构建海陆格局
一条大河也疏通了山东半岛内陆地区的出海通道,与滨海港口东营相连,构建起海陆交融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为东营带来了建市的荣耀与决策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宝贵礼物。然而,黄河口生态环境破坏让政府认识到,无法割裂的黄河联系是人类命运的共同记忆。
通过综合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生态湿地环境,如今,黄河三角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成为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要让母亲河在入海口展现一幅美丽画卷”,是东营满怀憧憬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信念,而东营还在布局更大文章,“借河出海”向世界讲述黄河故事。
东营市确立“黄河入海,我们回家”的文旅形象口号,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核心,重点实施沿黄、沿海两条旅游休闲产业聚集带,推进“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模式,开发建设黄河口湿地鸟类博物馆、黄河口知青文化小镇、黄河口大闸蟹科普馆、万亩稻田画等一批新项目、新业态,承办和主办铁人三项赛、千车万人自驾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等各类文体活动,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动能。
河湖相生:湿地改造样本
黄河安澜,在拐过第九道弯——安澜湾后,一条从容的大河即将迎来最终的宿命,即东流入海。在黄河频繁改道的过程中,高青作为东线黄河的主流,留下了原生态的湿地、湖泊、河流,展示着黄河故道独特的风景。
上一篇:(黄河颂原文)-黄河颂拼音版课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