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喀秋莎是什么意思)-喀秋莎威力有多大
火箭炮,志愿军,朝鲜(喀秋莎是什么意思)-喀秋莎威力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共军使用了原子炮!”
美国人喜欢用重火力狂轰滥炸,将战场变成一米厚的浮土;当他们遭受我志愿军的重火力,尤其是喀秋莎火箭弹的教训之后,却显得极度不适应,才会说中国人使用了原子弹。
喀秋莎之所以吓破敌胆,是因为喀秋莎准头不行,在战场上打不准,按照苏联人的性格,精度不够数量来凑,所以必须一个团到两个团的火力齐射,才能发挥出应有威力。每次都会造成地动山摇的爆炸场面;再有就是冷战时期,全世界大部分人都神经紧绷,总把威力强大的武器,联想到原子弹的身上。
喀秋莎火箭炮
尤其火箭炮首次作战的时候,志愿军两个团的火箭炮同时开火,火箭弹犹如冰雹砸向了美军“后洞里”阵地,歼灭接近千人。
反观我方战士,被敌人的重火力一直压制,数不清的战友葬身他乡,心中的仇恨比天高似海深。再有就是面对敌人用机枪、坦克、火炮组成的环形阵地,我们久攻不破的情况下,突然看到敌人被狂轰滥炸,所以在拿下高地之后,站在山上欢呼雀跃,大喊着:“炮兵万岁!炮兵万岁!”
我志愿军在看到喀秋莎的强大战斗力之后,完全可以想象,他们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就好比在江湖之中,一直被各大门派欺负的武林世家,突然拥有了武林顶尖秘籍。想问问不可一世的美国人,有没有见过一套“从天而降的掌法?”
喀秋莎投入战场之后的第二个月,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已经有所防备,意识到中国人已经拿到了“斯大林的管风琴”,这一款驰名二战的重武器。
1951年10月初,志愿军在朝鲜的“添木洞”和“正洞”两个阵地,被美国的第一骑兵师攻占;这支部队立刻展开阵地堑壕战,建设坚固的防御工事,从而躲避志愿军的炮火。
去年也就是1950年,第一骑兵师身为美国陆军有史以来最王牌的部队,已经在志愿军手下吃了大亏,当时是新中国的四野军队,和美军在云山地区第一次交火;一战震惊世界,战例被多国编入教科书。
而这一次,我方志愿军与之交手的部队乃47军,与之协同的是我炮兵二0二团,喀秋莎火箭炮再次登场。
志愿军
经过先期侦查,发现美军躲在阵地工事当中,犹如是一只铁王八;所谓的第一骑兵师,已然没了去年的狂妄,以免重蹈覆辙又助长志愿军的威名,变得谨慎多疑。
我炮兵的二0二团,开始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虽然在战场上实施起来复杂,但是笔者这张大嘴说起来很简单,也就是47军吹响冲锋号,步兵三三制、后挂迫击炮、展开经典的中国陆军冲锋战术。
第一骑兵师已经对志愿军有所了解,所以按照既定战术,离开工事阻挡志愿军的步兵冲锋。可实际上,47军只是佯攻,几里开外的喀秋莎才是主攻,火箭炮开火之后火箭弹冲天而起,“从天而降的掌法”再次施展,歼敌八百余人。
按照志司制定的火箭炮战术,以他们的军事术语来说,就是:“炮阵地分散配置,火力全团集中”“昼间分队作业、夜间战炮分队开进”“快去、猛打、快回”、“运用假火力准备、假火力延伸、假冲击、炮火假转”
到了朝鲜战争后期的上甘岭战役,时间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美军各型重武器,在小小的上甘岭疯狂宣泄,范弗里特弹药量,展露老牌列强的阔绰。
至于美国人的火力有多猛,因为各路媒体多年宣传,所以笔者不再赘述,总之三个字:强、狠、凶!
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也就是10月14号到20号之间,一块阵地双方反复争夺。
甚至朝韩双方的战士,将食物和弹药藏在阵地当中,免得每次夺取都要带来带去;更有甚者,将家书放在阵地当中,对方攻上来之后,能把书信找出来,寄给对面的亲人。例如南朝鲜士兵,亲人在北朝鲜,于是将家书放在上甘岭的阵地;等阵地被夺走之后,北朝鲜的士兵,会把家书帮忙送回北朝鲜。
上甘岭战况惨烈,七天七夜浴血奋战,我国总指挥立刻下令,调遣炮兵二0九团进入战场,协同15军鏖战上甘岭。
在19号的晚上,二0九团开进上甘岭战场,一共二十四门喀秋莎火箭炮进入发射阵地。虽然转移部署等等动作都是静悄悄,但是那粗壮的火箭弹,却在散发着凛冽的杀气。
当时采用的战术也很复杂,不过笔者通俗解释来说:一般情况下,炮兵和步兵是协同作战,炮兵先来一轮火海洗地,步兵冲上去夺取阵地。
对面的美国部队,等我们炮火结束之后,会离开工事堑壕抵挡步兵,这都是正常节奏。
可是有了喀秋莎火箭炮之后,战争节奏已然改变,军长秦基伟的104门火炮只是佯攻。在美国步兵离开工事的时候,喀秋莎的超远距离火箭炮凶猛开火,一轮齐射好似铺天盖地的冰雹。
(注:带发射架的是火箭炮,打出去的是火箭弹,千万别看混了。)
火箭弹两轮齐射,仅用了13分钟,便摧毁工事杀伤大量敌人;我们的战士攻上高地的时候,地面只剩下一个个大坑,和黑乎乎的残肢断臂。
上甘岭战役结束之后,炮兵209团获得锦旗一面,上面写着简单朴素的几句话:百花齐放,震破敌胆,战士最爱你,敌人最怕你!
不仅是中国对喀秋莎赞赏有加,美国媒体也大肆报道,按照他们的尿性“专为成功贴民主,专为失败论武器”。贴民主是为了宣传体制,论武器是为了讨军费,所以这样形容:美韩军的伤亡有70%是由志愿军炮火杀伤造成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喀秋莎”火箭炮。
电影金刚川里面发射喀秋莎火箭炮的场景
喀秋莎的优点便是火力迅猛、覆盖广泛、机动能力强、毁伤效果好……可缺点同样明显,第一就是炮弹的火箭发动机尾巴,发射之后会立刻暴露阵地,所以要迅速转移,否则会被敌方炮火针对。
再有就是,喀秋莎需要带保镖,因为设计的时候,便是从远距离宣泄火力,所以发射架没有装甲,甭说面对飞机和大炮,仅仅是步兵都能使其瘫痪,甚至出现可怕的殉爆,车毁人亡。
不过呢……喀秋莎虽然被美国人重点针对,但是我志愿军却争先恐后的,想要担任喀秋莎的操作员,因为如此重火力放到战场,是为战友报仇的绝对利器!
在朝鲜战场上,喀秋莎隶属于炮兵21师,获得了全体战士的尊敬和崇拜。因为车号统一是八十四,所以各个部队只要看到八十四的汽车,立刻让路并且敬礼、欢呼、喝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